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书院焦点/ College community

您的位置: 首页 > 书院焦点 > 正文

翻山阅己 自如分享 在50公里徒步与2200米爬升中遇见更有力的自己

发布日期:2025-04-10 浏览量:

厌烦了教室与宿舍两点一线,身体需要重新被唤醒。为此,观云登山坊的同学们15名学子在李俊博、胡华鹏、周爱然三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用一场50公里徒步与2200米爬升活动激活自我,并为接下来的徒步雪山做好准备,并于4月9日18:00,在杏花书院表达力大厅就前期五台山50公里高海拔拉练活动进行徒步分享活动。活动最后,杏花书院综合办主任聂宁老师从内容梳理、声音传达、眼神交流、肢体互动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助力同学们自如表达,遇见更加有力的自己。

山里再见,以更好的模样

“风到这里就静,雪到这里就停”的歌词在五台山成了最大的谎言。全程多半数行走在持续风力5级的山脊,瞬时风力可达八级!体感极限温度甚至会低至-30℃,连呼吸都凝结成冰晶。”在张涛同学的分享中,我们知道在到达北台顶最后一个休息点时,虽然大家预想到随着日落,环境会变得更加恶劣,但是当他脱下了冲锋衣,准备再加上一层薄羽绒时,发现拉链衔接处都冻成一块块的薄冰。当风力来到最顶点,这位全身重量达200斤的小伙子,在狂风面前依然摇摇欲坠。

“忘记所有快乐和悲伤!我喜欢这种存在的感觉。回望大学两年,户外见证了我的蜕变:变得敢表达、变得敢沟通、变得够抗造、变得更理性。”转眼间,张涛同学马上毕业,而他也在一次次户外活动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期待从事户外工作的张涛,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以更好的模样和大山再见。

从内向到自洽

这位还没说完自我介绍,就已经眼眶湿润,哽咽到说不出一个字的同学,就是邓国秀。短暂调整一番情绪后,邓国秀开口道:“首日攀登北台叶斗峰,尽管体能尚可,但双腿依旧在攀爬中止不住地发软。可当我登顶俯瞰,山峦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壮丽的景色让我坚信,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傍晚前往澡浴池的途中,夕阳为草甸镀上一层金边,身体的疲惫在这壮美的景色中渐渐消散,我深刻体会到“身体在疲劳中负重,精神在丰盈中起舞”。当终于完成行程,我知道,自己不仅被五台山接纳,更战胜了内心的怯懦。”

从最初那个在杏花书院表达力大厅演讲台下怯懦观望的内向者,到如今能在山巅与人群前从容自处的攀登者,这段“从内向到自洽”的蜕变之旅,恰似五台山迂回曲折的登山道。当她站在北台叶斗峰迎着猎猎山风拍摄校旗时,忽然明白真正的征服不是抵达海拔3061米的高度,而是在每一次气喘吁吁的坚持中,在每一回磕磕绊绊的表达里,逐渐接纳了那个不完美却始终向前的自己。杏花书院也见证着每个怀揣梦想的灵魂如何在这方天地完成与自我的和解。或许正如邓国秀结束时说的那样,原来成长最美的风景,从来不在群山之巅,而在我们终于学会与自己的心跳同频共振的那个瞬间。

在书页与山川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等高线

这位梳着短发的同学名叫孙玉妍,曾经是个不爱说话的“透明人”,但在这次2200米爬升体验之后,克服内心怯懦,勇敢站上舞台向大家分享了她在五台山徒步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抵达澡浴池时,冲锋衣已湿透。脱衣服的瞬间,冰凉的内衬贴着皮肤滑下来,像是剥开了一个冻僵的洋葱。这时候来了一碗面汤,所有的冷意都驱散了,感恩这一切。而次日晨起时浑身骨头都在抗议。斋堂的白大米粥氤氲着禅意,米香抚平了肌肉的怨怼。从澡浴池出发时,靴底刚踩上碎石就打滑。坡度陡得像被人抽走了楼梯台阶,风裹着雪粒往领口钻,太阳穴突突直跳。数到第七个喘息回合,想起操场上跑过的三千米,我盯着前方队友的橙色冲锋衣,数着一百步、两百步……数到五百步时,山顶的玛尼堆突然撞进视线。 西台路上我们一起拍了打气的视频,镜头怼过来的瞬间,积雪折射的光斑正好跳进瞳孔。”在这所把完满教育刻进基因的学校,孙玉妍同学不仅在登山工作坊锻炼自己的能力,也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更重要的是,她在团队伙伴的陪伴与帮助下,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等高线。

徒步是对人生态度最好的表达。在这场徒步里,每一个脚印都是我与自己的聊天记录。在这场户外徒步中,在这次交流分享里,同学们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喜乐和创造。未来,期待观云登山工作坊的同学们都能勇敢表达,绽放青春里最自信的风采。

撰稿:邓国秀 供稿:杏花书院 摄影:观云登山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