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以钢铁的韵律呼吸,阿信学子们却在调色盘里找到了星辰的轨迹。3月28日14:00,上河书院212室的自洽·心潮空间铺开一片春天氤氲气息,白燕书院携艺术传媒学院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白燕书院全生异科导师聂彦玮、郭雨柔和刘丽娟老师的强势围观下,一起见证"花开背后"那些颜料与心事共舞的隐秘时刻。



觅“花色” 走进春天的光谱
绘画是心灵的无声密语,引领我们直抵内心的安宁之境。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来到心情签到区。大家轻握画笔,将心底情绪凝于笔尖,在签到板上勾勒独属于自己的“笑容”。
午后的自洽空间光影随着时间不断变换角度,斜阳恰好为画纸镀上金边。适时主持人开启了与同学们的互动,“若以图绘心,大家会选择哪种颜色作为主色调?”同学们脱口而出的各种颜色,从钴蓝到胭脂红似乎都在诉说着那些未被命名的性格。颜料与情绪在此刻瞬间撞击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那些关于焦虑、孤独与渴望的叙事,也在画纸上徐徐展开。


握“花笔” 打翻情绪调色盘
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想参与的绘画主题后,跟随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张帆老师、艺术传媒学院冯亚军老师和白燕书院发展导师张霄老师三位引路人,踏入不同的心灵秘境。有的从画纸四处炸开一片片镉红与雪青绘成的花海;有的将心事揉成云,化成雨,像未诉说完的独白;有的在画板上吹起一个个潜藏某段回忆的斑斓泡泡。
随着画画的逐渐深入,三个空间渐渐展现出了不同的气质,老师们穿梭于画架中,偶尔驻足的脚步仿佛与画笔的簌簌低语融为一体,三月的风裹挟着画笔独有的气味,让画布上播种着斑斓星群。同学们沉浸其中用笔刷在画纸上做着排列组合,此刻仿佛突破了场地的空间,飞在草地上、走在流水旁、跑在田野里,形成了色彩构建的独有结界。画布上,游走勾勒的线条,绘就一曲无声的诗篇,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将同学们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焦虑、压力与不安具象化。





解“花语” 破译心灵摩斯码
画笔在光影间游移、时而沉郁如迷雾、时而绚烂如蝶翼。老师们踱步于画板前,俯身解读着这些视觉密码,连绵的雨滴层层叠叠,恰似心底难以排解的失落,明艳的太阳光芒万丈,满溢着积极向上的力量……每幅画作都是同学们心底的独白,是其打破内心禁锢,呈现真实自我的生动显现。
随着老师们的深度解读,也短暂的将同学们拉出了绘画的梦幻场域。“这就是你们啊,不必比较谁的色彩更耀眼,不必追问谁的构图更完满。那些笨拙的、恣意的、克制的笔触才是你们存在的证明。”张帆老师为同学们系统的阐释了绘画心理疗愈作为现当代人们日渐重视的领域存在的意义,并鼓励同学们要为真实而独一无二的自己骄傲。



在这场活动中一直有一群神秘嘉宾在默默关注着同学们的一笔一划,白燕书院三位全生异科导师聂彦玮、郭雨柔和刘丽娟老师在绘画结束后分别分享了自己观看画作中的体验和感受。其中聂彦玮老师凭借自己美术生的敏锐,洞察到同学们作品中满溢的阳光气息和独特气质,刘丽娟老师则提到了希望能身份转换,下次以小画手的身份跟同学们一起沉浸在这场绘画海洋中,郭雨柔老师也送上了自己最诚挚的祝福:“在这场活动中看到了不一样的阿信er们,希望你们在学习与生活中要永葆快乐和对生活的热爱。”



少年们仍在调色盘里互相传阅着彼此的心事,未干的颜色在画布上微微发亮,当画笔与心跳同频,当色彩与情绪共振,那些被铅灰笼罩的,被朱砂冲破的,被群青浸润的所有不可名状之物都在画板上有了形状和能量。伴随着同学们纷纷与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活动进入了尾声,但阿信少年们那交杂着复杂而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真正的疗愈不是逃避痛苦,而是学会与之共舞。
感悟:
原本,我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时常焦虑,心情烦躁。但没想到参加这次活动,居然让我意外解锁了超棒的心情疏解新招。当我拿起画笔,将内心想法毫无保留画下来,整个人瞬间都平静下来了。这招我狠狠拿捏了,以后心情不好就画画,轻松跟坏情绪说拜拜!
——营销2402 梁婷慧
坐在画纸前,我脑子一片空白,满心的迷茫,硬着头皮一阵乱画,但老师盯着这团“乱麻”一样的画,三言两语就把我藏在心底、连自己都没察觉的想法,清晰地讲了出来。没想到毫无头绪画出的东西,能被老师读懂,简直太神奇了!
——科技2401 张婷
撰稿:贾赛亚、秦丹阳
供稿:白燕书院
拍摄:石家兴、黄伊萱、刘玉琴、孟舒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