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而开展的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晋中信息学院箕城书院新青年乡村调研观察团的成员奔赴山西太谷水秀村。7月14日,我校开展文化建设调研,从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感受乡村的转型。

文化墙之初识
岁月流转,乡村变了,但它又没变。乡村的容貌变了,变得更加现代化;乡村的文化没变,他们还留存在墙上,画里,大家的心中。一墙一风景,一墙一阵地。驻足于巷子口,一眼望去的街道文化墙,最先映入眼帘的当属“水秀文化街”打造思路了,走过“篱笆墙的花影”“圆木墙水秀地图”回忆“泥巴墙上的老农具”看到“高山流水来财图”遥想“年少时代学习玩耍图”“新时代儿童乐园”“新时代党建文化”直到我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简简单单几句话,概述了这条街,描绘了我们最传统的文化,也是我们最应该传承下去的内容。

文化墙之深知
迈入街道,“篱笆墙的花影”模块,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篱笆,菜园子,花影,看门的小狗,麻油灯,木桌,酒盅……构成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这样的生活在过去有过,现在也有,未来也将隐约存在……接着,“圆木墙水秀地图”,用圆木拼成了水秀乡的大体地图,其中的每一个圆木,代表着的可能是我们的祖辈,可能是我们的父辈,也可能是我们自己,这是一代一代人的象征,也是一代一代人的传承;再往前走,“泥巴墙上的老农具”,锄头,铁锹,耙……这是过去农业文明时代的重要象征,当然也是农村,农业,农民的故事。无论是农业文化还是传统文化,都是我们乡村文化的真实写照,乡村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文化墙之蕴意
最后,“高山流水来财图”,以“流水”的源源不断来象征“财富”,这既是一种文化象征的简单寓意,也是对乡村未来的美好心愿,希望在乡村不断的建设中,乡村越来越美好发展的象征。在行径途中,偶遇了这条巷子里的居民王爷爷,他说到,“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对我们这些乡村的建设也越来越好,就像这些个文化墙,包括村里面别的街头小巷的文化建设,都是通过好多人的创新设计,结合了咱们乡村的文化来绘制的,特别的有意义,好多人都来参观这个网红墙呢,这样一来,还带动了经济发展,多好呢。”

乡村文化不仅是农村居民的精神之源,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乡村文化是否已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与价值,这是许多人都在怀疑的命题,是否会被城市文化所替代,是许多人担忧的问题。其实,现代化确实是乡村社会发展的目标,但实现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乡村社会和乡村生活的终结。作为中华文化根脉的乡村文化,代表着的是不会轻易地被城市文化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