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我与书院的故事/ College community

您的位置: 首页 > 我与书院的故事 > 正文

吴荟:“显眼包”上台记

发布日期:2023-10-27 浏览量:

吴荟,女,2002年7月出生,山西大同人,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管2103班(无边书院)学生。因为标新立异,吴荟在中学从班长岗位上“下台”,到了大学,她却因创新而“上台”。从屏蔽自我到重拾自信,吴荟说,是大学给了她“重生”的机会。

吴荟

“显眼包”下台

我从小喜欢舞蹈,今年21岁,却有着十多年的国标舞蹈学习经历。中学时我是班长,老师让我负责组织各类文艺表演。这是我的强项啊!于是天性活泼的我,总是有很多老师和同学们想不到的创意。

一次国庆前夕,学校组织合唱比赛,老师让我负责排练。我迫不及待提出了很多创新的想法,比如分声部合唱、添加进场动作等等。可老师听完我的想法,却觉得太标新立异,太不合群了。

被老师否定了!这让我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挫败。要知道,这些设计,都是我私下一遍遍刻苦练习的结果啊,如果不能被展示出来,何止是遗憾,简直就是对不起我的辛苦付出!

吴荟

委屈,委屈,还是委屈。我决定找老师理论一下,可走到办公室门口,我又想起了老师的话:“我们这是合唱比赛,跳舞不合适;再说这是集体活动,你一个人独舞,有点不伦不类。”但我实在不甘心,暗暗对自己说:“再争取一次,万一还是被怼回来再说。”然而,当我迈进办公室大门,我却鬼使神差地脱口而出:“老师,这个班长我不当了!”我本来想到的极端情况是,如果老师不同意,大不了班长我不干了,怎么就直接把这句话给甩出来了?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眼巴巴地望着老师,心想,只要老师挽留我,哪怕一句,我一定好好干!

但,让人伤心的是,我听到的却是“好吧!”我鼻子一酸,赶紧转过身去,眼泪瞬间涌出来。

这次打击让我有了一个认知:枪打出头鸟!我决定,以后再也不当那个“显眼包”了。

标新立异上台

进入大学,我还是秉持着“不出挑、不出头”的想法。但,信院的诱惑太大了:学校有舞剧团,每年还有舞蹈比赛!我表面上不言语,但心底却暗暗和自己较劲——“好想去呀,这都很长时间没在公众面前跳舞了,动起来动起来!”另一个声音却要压住这颗躁动的心,“刚到新环境,怎么回事,又想当显眼包吗?亏还没吃够吗?”

吴荟

最终,我还是没有按耐住心里的欲望,凭借舞蹈基本功,加入了信院舞剧团。

一年一度的舞蹈大赛开启,渴望再次登上舞台的我,果断报了名。同时,团里还推选我出演大赛的开场舞,这让我很兴奋。团里的学长说:“历年来,舞蹈大赛开场都是由团里舞蹈功底优秀的学生完成的。大家举荐你,一是信任你,二是说明你很优秀,加油加油!”

后来,一次偶然的聊天中,副团长告诉我,那次推选,全凭我的创新性舞蹈——民族舞和爵士舞的融合演绎。爵士舞是一种急促而富有动感的外放型舞蹈,民族舞又比较柔美,都不是我擅长的舞种。但我深信,舞蹈都是相通的。为了抓住表演的机会,我大胆融合,把富有张力的身形和手势融入音乐,更在舞步上做了慢处理。民族舞的柔美和爵士舞的动感相结合,刚柔并济,视觉效果完美。果然,这些尝试让团里的小伙伴们一下子就记住了我。

吴荟

事后,我感慨万千。同样是“标新立异”,一次下台,一次上台。这信院,有点意思。

入选之后,我不仅参与了演出,还成为了舞台的主角。在那次校园舞蹈大赛上,我代表经济管理学院参加了个人solo(单人表演),还获得了个人名次前三、整体名次第五的好成绩,并拿到了优秀组织奖。

这次比赛极大鼓舞了我,我感到重新找回了自信心,中学受伤的 “我”开始慢慢被治愈。

训练一直不成功

打开了心结,我很快融入了集体之中。

我觉得,在我治愈的过程中,舞剧团的小伙伴们功不可没。

团队聚餐,学姐主动招呼我;开会发言,大家都积极回应、鼓掌;舞蹈结束,学姐早早等在后台,拎着平底鞋,害怕我摔跤……一件件小事让我感受着他人的温暖,也学着敞开心扉去接纳大家。在和老师同学交流时,我发现,只要真诚地去和别人沟通,大家都非常好相处,即使是老师,也没有任何架子,大家就像是一家人。

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把全部身心都用在了表演能力的提升上。

现在看,团里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舞动青春》节目的排演。

吴荟

大二那年,《舞动青春》这个节目要在“魅夜乌马河校园戏剧节”上表演。在一个半月的准备中,有一个坎我一直过不去,那是一串舞蹈动作,需要我在桌子上先平躺到四名男舞者手臂搭建的支撑面上,然后借力舞伴完成一个后翻。

这套动作最考验的是人的心理关,要在没有任何助力的情况下,完成信任搭建,还要连接后翻动作——“不可能,根本不可能!”我本能地想。即便调整好心态,身体也要全程紧绷,一旦松懈,动作失败不说,还极有可能造成身体的严重损伤。

吴荟

考虑难度,在一次次排练中,我反复和舞蹈老师沟通,删减动作。比方说本来难度系数是10,到后来已经被删减到了7。即使这样,后躺、后翻依然存在——如果连这些也取消的话,整个舞蹈就没了亮点和看点。

只好练!翻不好就再来一次,摔倒了、磕碰了,重头来过。我心想,我已经大二了,这次演出可能是我作为女主角的最后一场,大三之后,生活学习的重心肯定不会完全放在舞蹈上,我不希望也不允许自己留有遗憾。

即便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排练时候,这套动作依然没有一次成功!

转眼到了正式演出的日子,我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快到那套动作的时候,心里一片空白,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有啥呀,反正也得上,来吧”,我给自己鼓了鼓劲儿,但没想到的是,这闭眼一冲,竟然完成了。

吴荟

当队员们投来欣喜的目光,我跟着笑了。但我心里是清楚的,这次成功的偶然性太大了,甚至,刚才依然有一个观众看不出来的失误。

终于成了

令我没想到的是,这次偶然的成功,却把我架在了火上——后来,学校推荐我这节目去重庆移通学院演出。果然,偶然的成功终究靠不住。在重庆的演出,我失误连连,动作一塌糊涂,不仅翻身失败,胳膊、腿上都挂了彩。

尽管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我还是觉得身体上的伤痛是小,心理的伤害更大。“难道我真的做不到吗?”我深深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

吴荟

这时,队友、舍友都来帮忙了。他们纷纷安慰我:“你可以的!”不仅如此,1米7的强壮室友还全力上阵助威。后躺的时候,摆好瑜伽垫,她就站在离我半个身位的后方:“来,放心躺,姐们儿接着你!”“不要怕,这下面有瑜伽垫,再说了,有我给你当肉垫呢,没事儿。” 她担心我已经受伤的小腿和头部再次挫伤挂彩,每次演练,还会在我身体周围放一圈抱枕,瑜伽垫、带滑轮的头盔也是必需品。

这让我安全感满满,连带着信心也足了:这个动作必须成,今年还有戏剧节要比赛呢!

就这样,我们每天都根据指导老师提点的注意事项,带上防护器具,在寝室里,在训练场,一遍遍地练习。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慢慢地,这些动作越来越娴熟,身上的伤也越来越少。感觉差不多了,我就偷偷跑到餐厅三楼没人关注的角落里,让队友给自己录视频,录完之后看回放。哪些动作不到位,表情管理有缺失,一一纠正。

两个月之后,表演开始。那天,演出的前一刻我还在倒立。表演中,看着眼前黑压压的观众,看着身边目光坚定的舞伴们,我忘记了恐惧。之前一次又一次练习形成的肌肉记忆,帮助我顺畅地完成了这套最难的动作。

吴荟

考虑到舞台效果,台上演员一般不允许说话交流,但是那天,我的小伙伴们都特别激动,克制不住地向我喊道:“好样的!”“好样的!”“好样的!”看向他们的那一刻,我心里激动不已,眼泪止不住地落下来。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那种激动中。经过努力,我终于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取得了成功,这对我意义重大!从屏蔽自我到敞开心扉,从怀疑自己到坚定自信,如果没有信院这个平台,我就不可能重拾我的舞蹈梦;如果没有老师同学的开导和陪伴,我就不可能走出“自闭”阴霾。毫不夸张地说,在信院这个地方,我完成了“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