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涛,男,2002年11月出生,甘肃兰州人,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2101班(无边书院)学生。在信院,王金涛加入了团委影视工作室。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他不仅提升了摄影摄像技术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实现了人格自愈,重塑了一个更加强大坚毅的自我。
我是兰州人,从祖国西北跨越1000多公里,孤身一人来到中原地带的太谷县。地域的生疏和文化的差异,让原本性格外向的自己莫名生出一种孤独与怯懦。
逃离面试
刚进入大学时,听到“团委影视工作室”招新,喜欢视频的我果断报了名。
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次“奇怪”的面试。那天,我是第一号,推门进去,脑子立即“嗡”地一下懵住了。屋里面正对我坐了16个人!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团委影视工作室的评委。他们一字排开,对面是一把孤独的椅子,我将要坐在那里接受考验。这对我来讲,简直就是大型社恐现场。于是,我跨进门的脚,在抬眼的那一刻就本能地退了回来,顺手把门带上了。
估计学长学姐们也呆住了,他们可能从来没见过像我这样“临阵脱逃”的选手。很快,屋子里出来一个人——后来知道是一个部长——追上我问原因。我心有余悸地喘着气说:“不想面了,人太多了!”那位部长有点哭笑不得:“这有啥呀,我们又不是刑讯逼供,来都来了,试一试又不丢人!你先别考虑结果,没你想的那么复杂。”
我平复了一下心情,将信将疑地望了望那位部长,觉得也对,总不能白来一趟。
第二次走进面试场,我发现,提问的面试官,竟就是刚才跟我说话的那位部长,原本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了许多。
“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我叫王金涛。今年大一……”
我低着头,支支吾吾半天,就憋出这么几个字儿。当时我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很小,声线都是颤抖的,好像随时准备下一秒破防。
“你了解过团委影视工作室吗?知道总编部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吗?”这一题我好像会——之前翻看学校网站的时候,看过相关的介绍,心里紧张的情绪才缓和了一些。
磕磕巴巴地回答了几个问题,我逃出了面试现场,心里很沮丧,想着这下完蛋了,一定没戏。
没承想,结果却给了我一个惊喜,我竟然被选中了。回过头来细想,可能与我最后一题的回答有关——“假如在活动中部长与你意见不一致,你怎么办?” 对这个有点像公务员考试的题目,我的回答是:“大家一起办活动,目的相同,就是让活动顺利开展。部长组织活动的经验丰富,作为新人,我一定会服从安排,遵照部长的意见执行。如果有其他的想法或者建议,私下再去找部长沟通。”我之所以这么回答,是因为高中时就接触过这类的问题。也许这个答案让人感觉到我有些大局观,还是个可造之材吧。
初生牛犊不怕摄像机
“既然加入了影视工作室,就要会摄影摄像。”这是我现在最常对社团成员说的一句话。
而大一时候的我,正是从零基础的“小白”开始的。
第一次接触到摄像机,是在一次讲座上。当时,我的主要工作是维持讲座的入场秩序,等讲座正式开始之后,我就没什么事情做了。我心不在焉地站在报告厅边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讲台上的声音,眼睛却盯着地面上落地的苍蝇,猜想着它起飞后的方向。
突然,我听到摄制部部长贾宇欣喊我的声音,抬头看见他挥着手招呼我,让我到场地正中间去。我一脸纳闷儿地跑过去,就听贾部长问我:“拍过视频吗?”
“用手机拍过。”
“会用摄像机吗?”
“没用过,但可以学。”
一问一答间,部长就做了决定:“你用这台摄像机来跟人物近景,就是小屏幕的下边缘要卡到腰这儿,上边缘尽量高出他的头顶一点的地方,横向转动摇杆,保持讲座的老师一直在画面中间就行。”
摇杆?移动?跟拍?近景?这么多新词儿一股脑儿塞给我,让我从一个从没触碰过摄像机的人,立马上手,这不是要了亲命嘛!
虽然心里打着鼓,但一摸上摄像机,我还是止不住想玩一玩的蠢蠢欲动的内心,鬼使神差地,一口答应下来。
简单跟我说了说怎么开机关机,部长就把摄像机交给了我。开机后,我学着部长教的方法,把讲课老师的画面放到正中间——好像,也没什么难度嘛!
突然,尴尬的事情发生了,授课老师在台上左右走动起来。一开始走动幅度较小,我稍微摇一点镜头就能把人物框住。后来,老师竟然从台中走到台侧跟观众互动。我调着三脚架,想找好角度把老师的画面完整框住,结果他走得太快,我不得不向左猛摇了45度,结果没留意摄像机竟然把自己别住了,胸口还被摇杆戳了一下。一通手忙脚乱,还是两侧机位的同学过来,才让我从中解脱出来。
经历了种种尴尬,但后来看片子,我拍的画面还是被采用了,虽然只有几个镜头,但这对我来说,是超级大的鼓励,增强了我学习摄影摄像技术的信心。
从这以后,我开始疯狂钻研摄影摄像技术。从小红书到B站再到学校官网,各大网站的优秀视频我都看。我一边找教程,补齐专业知识短板,一边跟着直播教程学拍摄、剪辑,反复研究各大平台发布视频的拍摄剪辑思路,再记到本上,把这些方法用到日常视频拍摄剪辑中。我的生活也就此开启“吃饭—拍摄—剪辑”模式,吃饭、上课、拍摄、剪辑、看教程、分析……这成了我在信院的日常。一个剪辑完成,再反复对比看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可以做得更好。很多次摄制部调不开人手的时候,我都主动帮忙。在社团里,我也越来越“吃得开”,我的部长都诧异地说,“看你这个劲头和水平,我们总编部怕是留不住你了。”
听到这话,我心里也不免暗自得意,做视频,终于成了我证明自己价值的方式。
我是团队领头人
加入团委影视工作室之初,我最先被分配到的是总编部。带我的学姐就是之前提到的那位部长——总编部部长何刘洋。何部长可以说是我社团之路的领路人。事无巨细,她都亲自指点,遇到困难,会陪着我一起,给我加油鼓劲儿,所以我成长非常快。
跟着何学姐,我学到了很多组织和协作方面的东西,在这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总编部需要整理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我跟所有的部门进行对接,统计摄制部拍了多少作品,剪出视频多少秒;播音采访团队录了多少现场报道,采访了多少人;编辑部写了多少篇稿件,一共多少字等等。
而在与大家一起剪视频的日子中,因为办公室粉刷,只能在报告厅剪《前行·追梦》。为了节省时间,我们经常直接在学校一餐三楼的报告厅打地铺。和伙伴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时光,很充实很忙碌也很快乐。洗漱,就用厕所旁边的凉水;累了,睡一觉就满血复活。这样的日子带给我的,不仅有水平的提升,也让我学会了怎么和团队相处,怎么与别人沟通。
终于到了大三,我升任团委影视工作室主任,开始去率领一个团队作战了。
我们团队接到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今年“迎新晚会”和“乌马河摇滚音乐节”的拍摄任务。
第一次带队做这么大型活动的采访拍摄,欣喜之余,我又紧张万分,生怕出什么问题。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期五天的工作,内容多,千头万绪,如何安排是个大问题。我提前一周找团委老师和各部部长开会讨论方案雏形,哪个部门负责什么任务,责任到人,同时,检查方案的不足,和老师沟通优化方案,确保到时候不会出不必要的差错。
在彩排的几天时间里,我每天都会自己到现场看场地,盯拍摄点,并预设可能出现的状况,总结好后发在影视工作室的大群里和各部门的群里进行讨论。每天奔忙的时间都到了凌晨,难怪,在梦里我都在组织活动。
9月21日晚,最后一次彩排完,我们又开了一次集体讨论会议,细化安排人员分工。具体到哪个人去问什么问题,选什么样的对象,怎么问,每个部门需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如何最有效率地和其他部门对接配合……
晚会当天,下午四点我就到位了。我一遍遍地电话核实,确认调试所有的通讯设备,检查所有的机位点是否就绪,浑身的弦都是紧绷的。
当晚会顺利结束时,听着如潮般的掌声,我的心才算真正放下来。我非常感谢我的同学们,大家都很团结,那种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干事的心情让人热血沸腾。
在信院的两年多时间,我九成的时间都泡在团委影视工作室。朋友们都说,我是跟它谈了两年多的恋爱。同学们没有说的是,通过和影视工作室的“相识”“相知”“相守”,我不仅提升了摄影摄像等技术水平,提升了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实现了人格自愈,重塑了一个更加强大坚毅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