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我与书院的故事/ College community

您的位置: 首页 > 我与书院的故事 > 正文

任泓铮:三次不完满的活动

发布日期:2025-04-02 浏览量:

任泓铮,男,2002年5月生,山西运城人,晋中信息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机制2102班箕城书院学生。任泓铮组织过多次活动,但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去学习、改进,终于慢慢成熟起来。

我热爱体育,也喜欢组织各类体育活动。但高中时学习紧张,不能投入太多时间所以总是不能尽兴。考到信院后,我才发现这里有各种各类活动平台,让我有种鱼游进了大海的感觉。不过,唯一的遗憾是,到了这里,开始组织活动,我才发现,自己这条鱼,还是太小了。

紧张得语无伦次

大二期间,学校整合各个小型相关社团成立了GAG素质拓展协会,我担任副社长的军事爱好者社团也被整合了。

素拓成立后不久,指导老师杨巾辉找到我,说学校准备为新入职的老师们组织一次放松身心的活动,问我有什么好的项目。我当即想到了攻防箭运动。这是一项糅合传统射箭和躲避的运动,既好玩又能缓解压力,还讲求团队协作,玩起来很带劲。

杨老师觉得很好,就让我来组织。我哪组织过老师的活动啊,一听就有点怕:“主持老师们的活动?这可不行!” 杨老师说:“你是素拓的负责人,你不组织让谁组织?”看我还在犹豫,他随即笑着说:“你不会是怕了吧?”看来,杨老师摸准了我的性格,一激就上火。

我果然“上当”,挺胸上阵。

等到活动那天,真站在众多老师面前时,我还是一下子紧张起来,把准备好的说词全都忘光了,站在那里就像根木桩一样。看到我半天没有一句话,一位老师明显不耐烦了,叫我的名字,让我有啥话快点说。我一看,这位老师正是我的代课老师,更紧张了,好容易结巴出“各位老……老师好!”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注意到我的窘迫,杨老师走出老师队伍,开了个玩笑说:“任泓铮,我们是你的老师,不是老老师。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一句话逗笑了大家,也逗笑了我,让我的紧张情绪放松了不少。杨老师又回头面对老师们说:“这位任泓铮,是素拓新选上的负责人。之前策划组织过不少活动,都搞得很精彩。今天这场活动就是由他策划的,也由他来组织。咱们就在他的组织下尽情地玩个够。任泓铮,你先说说,你组织的这项活动叫什么名称?有哪些规则?”

听到杨老师带场式的提示,我心里又放松了一些,才开始张开了嘴巴,一点点介绍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并针对老师们的问题进行解答。

直活动开始后,老师们已经玩儿得热火朝天了,我紧张的情绪才慢慢平复下来,反思自己的表现,觉得自己表现太差了,如果没有杨老师的救场,这活动能办成什么样子,我都不敢想了。

回宿舍的路上,杨老师安慰我:“这次活动策划得好,组织得也好,但开头讲话太紧张。组织活动就怕紧张,心里一紧张,会严重影响你能力的发挥。平时多锻炼自己,在公众场合多讲话,消除怯场紧张的心理。”

突发事件吓得目瞪口呆

第二场活动是飞盘比赛,一个突发状况又把我整得不知所措。

时间大概是攻防箭活动一个月之后吧,袁嘉阳老师让我策划一场飞盘比赛。

比赛时间为100分钟。当赛程进行到40多分钟时,意外发生了。一名队友急速飞奔想接住擦地而过的飞盘,一下动作没有把握好,忽然摔倒在地。我看到他踡作一团,在地上翻滚,耳边传来他“哇哇”的惨叫声。

起初,双方队友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惊呆在原地,片刻后,有几个人醒悟过来,立即跑过去看他的受伤情况。我从来没经历过这种突发事件,脑子里一片空白,在主持台目瞪口呆。观众席上的观众都纷纷站起,一些人也开始往赛场里走。眼看场面马上就要失控,我却茫然地看着他们,不知该如何应对。

这时,袁老师快步走过我这里,急切地对我说:“维护赛场秩序,马上组织救人!”看我依然不知所措,他又急又气:“用喇叭喊话呀!”我这才醒悟过来,拿起喇叭急切地对着观众席喊:“大家不要进入赛场!请大家各就各位,待在观众席,不要进入赛场!”听到喊话指令,观众们陆续停下脚步,左右望了望,开始渐渐折身返回到观众席。

我一看控场有效,回头又问袁老师:“下一步咋办?”袁老师瞪着眼说:“让医疗队进场抬人出来呀!”我心想:就是呀,我怎么就想不到这点呢?我一边暗自责怪自己,一边再次用喊话喇叭:“医疗队进场!医疗队进场!”

看着医疗队抬着担架匆匆进场,把受伤的队友抬出场外。我又想去找袁老师,询问下面该干什么。结果发现袁老师也跑去看望受伤学生,心下茫然片刻,才终于想起,这是比赛啊,活动还得组织啊。于是心里有点没底地拿起喇叭喊话:“比赛继续进行……呃,红方队替补队员进场,比赛继续进行!”喊完,我悄悄看了一下现场,见双方队员开始重新投入比赛,观众席也恢复了秩序,狂跳的心才渐渐平复下来。

总结会上,袁老师直言不讳地指出,我缺乏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不能做到临危不乱。我发自内心地诚恳接受袁老师批评,也真心感谢他当时的救场。

研学搞成了娱乐活动

第三项活动是大二下半学期时,程暠老师交给我一项任务,让我策划并组织一场小学生水上研学活动。这时的我,在搞了多场体育类活动后,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很有些自信了。

为了搞好这项活动,我提前做了应急预案,预防包括参加人员受伤等各类可能发生的问题出现。活动当天,孩子们上场前,我还亲自逐一检查了救生衣是否穿戴正确,音响设备是否正常,小心谨慎地预防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活动前的热身舞环节进展得很成功,孩子们被有趣的舞蹈和口号吸引,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而活动设计的“奥特曼打怪兽”“喜羊羊灰太狼”等有童趣的互动环节,更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每当发现某个孩子积极参与、表现良好时,我也会及时给件小礼品奖励。这一切,都使得活动掀起一浪接一浪的高潮。

最后,活动不仅做到了安全无事故,而且孩子们玩得都特别开心。我第一次感受到孩子们对我发自内心的信赖和亲近,甚至与孩子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他们围在我身边,全都意犹未尽,被我任命为小队长的孩子还抱着我的大腿问:“下次你还能带我们吗?”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成就感。

总结会上,我们组织者都觉得这是我们办得最成功的一次活动,然而,程老师的总结却像一瓢凉水浇灭了我内心的沾沾自喜——“你们只想着把这场活动办得安全,办得参与的小学生都欢喜,当然,这确实很难得,值得表扬,但是,你们想没想过,咱们这场活动是什么活动?是一场单纯的体育活动或者娱乐活动吗?不是!这是一场研学活动,那么,任泓铮同学你来回答一下,这场活动,小学生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我被程老师的这一问问得哑口无言。是啊。这是研学活动,但小学生们从中只是获得了娱乐,没有学到新的知识,没有收获到新的感悟和认知。我们都低下了头——我们做好了各个细枝末节,却忽略了核心主体。

大学的几年生活中,我组织了很多次活动,之所以对这三次活动记忆深刻,是因为它们非常有代表性——它们都不完满,都有很大的问题。也许是个性的原因,在总结时,我习惯于看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付出了很多努力。比如说,为了克服紧张情绪,我有意地在各种公众场合锻炼自己,利用一切机会去演讲,去分享。再比如,为了提升团队管理和危机处理能力,我认真阅读袁老师推荐的布芮尼·布朗的《敢于领导》和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书籍,以及领导力演讲系列视频和哈佛商学院管理案例,受益良多。

由之,之前我痴迷各类体育运动,静不下来、坐不下来,也从不去图书馆,现在我变得喜欢读书,经常去图书馆,甚至慢慢变得喜欢学习,功课也越学越好。我觉得,一个人想成熟,就要在“干中学、学中干”。所以,每每想起这些经历,我都会觉得,拥有丰富实践平台的信院,非常适合我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