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我与书院的故事/ College community

您的位置: 首页 > 我与书院的故事 > 正文

张妍:多跌跟头早成长

发布日期:2024-05-15 浏览量:

张妍,女,2002年6月出生,山西省临汾市人,淬炼商学院财务管理(注册会计师方向)会计2004班学生。从凭直觉做事、想到哪儿做到哪儿,到大事小情做规划有章法,在信院的四年里,张妍在一次次失败中摸爬滚打,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早早地成熟了。

2024年的3月,我报名加入了本科高校教育素质调研实习生的队伍。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带队调研和案头调查。每次调研都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招募调研人员、买保险、租车、订餐、统计调研数据等,我主动承担起了财务的工作。

第一次出发调研之前,我提前学习、研究了学校财务报销的流程和规定,明确了报销时需要确保有完整、合规的发票和明细表。因此,在订餐或购买饮用水等外出必备品之前,我会告知同伴提前与店家取得联系,明确其能开发票,然后确认发票的开具方式和所需信息。

吃饭是所有准备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既要让大家吃好,还不能耽误太多时间,为此,出发前一天晚上,我们四个小组长就开始统计大家的用餐需求,规划餐费支出不超标。

一番统计下来,我们果然发现了问题:每个人对汉堡口味、配餐小食、饮料种类要求不一。如果这样点餐,一定会导致出餐时间不一,会占用大量的等待时间,进而拖慢调研的整体进度。我和三个小组长商量:“要满足所有的意愿,显然不太现实。要不,我们让大家选价格一样的套餐,这样店家备餐就快很多,开发票也快一些,你们觉得怎么样?”

三个人表态同意,我们就分头在调研群里发布了消息,并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了套餐数量,对接了商家。

因为准备充分,第二天的调研进展得比较顺利。临近中午,任务就完成了一半多。到了中午,老师想让同学们到附近去找地方吃饭,被我叫停了,我打了一个电话,不到十分钟时间,麦当劳的外卖就到了,连发票都交到了我手上。老师很惊讶,问我是什么时候订的餐,我这才不无得意地将昨晚的事和盘托出。

这个安排,让我们明显节省时间——另一队人马,因为个性化点餐,光排队的时间都比我们多了半个小时。

调研活动结束后,我们几个组织活动的实习生一块聚了个餐,原本毫不相识的几个人也熟络了不少,一边吃饭一边开心聊天。我到现在都还记得他们对我的评价:“本来听你说话天马行空的,感觉是那种想一出是一出的人,没想到你做事还挺细心,不愧是学会计的!要跟你多学学,以后调研靠你啦!”

确实,他们对我的评价倒是很客观,之前我真的是想一出是一出,因而,也跌了很多跟头。而现在这么“细心”,正是一次次跟头的收获。

其中,有两次活动,对我的影响极大。

第一次是刚入校时,《生活中的经济学》的老师布置了一项课堂陈述任务,分别由各小组搜集资料、制作PPT并在下堂课作陈述。我虽然被选中当组长,但并没有对此上心,觉得这个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其他人把自己负责的内容交回来,我复制粘贴做个PPT,课堂上照着念就行。

恰巧,上课前一天,一个高中同学来找我玩,我就把这事儿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晚上九点,回到宿舍才突然想起来。我心一下子就慌了,匆忙打开邮箱,手忙脚乱地操作起来,根本顾不上图文是不是美观,内容设计是不是合理,每页PPT都被大段大段的文字填满。

两个小时后,在电脑电池存量接近关机时,我才勉勉强强把内容填充到十几页的PPT当中。

电脑关上的那一刻,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一晚上没睡踏实,直到第二天走进教室,心里还在发虚。组员们问我准备好了没,我不敢说出实情,只是红着脸点头。看着别的小组上台展示,坐在台下的我如坐针毡,心情就跟坐过山车似的起伏不定:有的组PPT制作得简洁大方、图文并茂;有的组PPT做得一般,但胜在插入了背景音乐;还有的组更卷,甚至制作了一个知识讲解小视频……不管别人PPT做得好不好,但至少负责讲解的同学准备充分。

只有我,两样都不沾。心慌的我甚至期待前面的组多占时间,最好卡到我这里下节课再讲,那样我就还有一周的时间。

可惜天不遂人愿,轮到我上台的时候,脚底都在发虚,一脑门子汗地站在多媒体操控台前,我甚至连礼貌的开场白都忘了,低着头死盯着电脑屏幕,磕磕巴巴地一字一句地念。

老师提醒我声音小,我连头都不敢抬,颤抖着声音提高音调,却无形中加快了念的速度,原定5分钟的展示时间,我讲了不到四分钟就念完了,只能没话找话硬生生地拖了一分钟才尴尬地下了台。

我快速走回座位,趴在桌子上,把脸埋下去,听着老师温柔地批评鼓励,我不敢抬头,脸滚烫,心咚咚地跳着,恨不能有个地缝钻进去。

虽然事后组员们嘴上说不怪我,但作为组长,我没有做好该做的工作,还给小组拖了后腿,心里十分愧疚:如果我不贪玩,把这事放心上;如果我把做PPT的活交给细心的组员;如果我中午能记起这事……

复盘了整个过程,得出一个反思结论:懒散是我必须改变的缺点,责任心是做好事情的基础。

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我进入了劳碌模式: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想办法和懒散做斗争,怕自己忘做什么事,我就写纸条贴宿舍桌子上提醒自己,哪怕是再小的活动我也不轻视,手机每隔一天就定一个闹钟,活动当天甚至要定好几个闹钟。

第二件事是大三的时候,我通过选拔进入双体精英软件学院学习。有一回,学院要举办“班歌大比拼”活动,我主动揽下了购买服装的任务。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和比较,大家选定了黑、绿、白三种颜色的同款冲锋衣,并按此排列队形进行彩排。

当时正值每月的考核周,我忙得团团转,手头上同时要做好几件事情,心里一放松,没有仔细核对服装统计信息就下了单。

物流时间有点久,我收到包裹信息的时候,距离比赛只剩两天。分发服装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纰漏:衣服码数与统计表有出入,就连衣服的颜色都不对,多了好几种其他颜色。

现场出现了混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埋怨着,嘲讽我们是“五颜六色合唱团”。

看着大家脸上的表情,我急出了一身汗:尺码不一,还能调换着穿,但颜色不同就会影响整体队形,精心布置的走位就泡汤了!

错在我,不能躲。我先是诚恳地和大家道歉,然后叫上几个骨干一起商量对策,商量出了一个权宜之计:根据大家的尺码重新调配衣服,尽量让大家都合身,再根据三色服装的数量重新调整队形。

为了弥补犯下的错误,提高获胜率,后面的时间,我们不得不在其他方面作出努力,比如队列让同花色最多的同学站在中间,其余颜色服装呈层次分布;再比如利用文化墙布置彩灯,从视觉上营造氛围等等。但,尽管我们作出了很多努力,结果还是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

事后,我很难过,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我的疏忽。尽管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人怪我,也没有人灰心丧气,他们还笑着安慰有些难过的我,拍着我的肩膀,拉着我上台拍照,但我心里就是不能原谅自己: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避免的。这件事儿给我的教训是:光有责任心还不够,做好一件事,还需要细心、耐心,尤其是要预留出处理意外情况的时间。

就这样,我从一个“想一出是一出”毛毛燥燥的人,慢慢地变得越来越细心,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少,甚至现在已经能够在田野调查中未雨绸缪。这个结果,当然有我主观努力的原因,不过,我觉得更是机会的价值体现。如果学校没有那么多活动,我就不会有一次次试错的机会,也不会有诸多经验与教训积累的机会。什么叫成熟?经验与教训积累多了,自然就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