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书院围炉夜话/ College community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项工作 > 书院围炉夜话 > 正文

书院围炉夜话

书院围炉夜话第10期:陈行甲 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发布日期:2023-06-27 浏览量:

7月,泛泛的炎热已经铺在每一寸的大地,空气也开始伸着懒腰平躺。一个重量级人物的到来,却让阿信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悦动。他就是从官员到公益人的陈行甲老师。

书院围炉夜话第10期:陈行甲 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由名师大讲堂主办、毣谷书院承办的围炉夜话第10期邀请陈行甲来到上河书院三味·大咖书屋,与师生一起开启人生的上半场和下半场。陈行甲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管理学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曾任湖北省宜都市人民政府市长、湖北省巴东县委书记。作为原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于2016年底任职届满被提拔之后辞去公职,人生下半场专职从事公益。2017年5月发起成立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担任理事长,同时担任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研究员、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党委委员、深圳特区社会工作学院教授等职务。

“我们终需远行,我们终将回家。从精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走在回家的路上啊,终其一生,我们都需要找回那个最本真的自我,有时候背着包走在路上,那种不知道下一个驿站在哪里的苍茫感,让我感觉越过人生的山丘重回青春”。

——《在峡江的转弯处》

书院围炉夜话第10期:陈行甲 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书院围炉夜话第10期:陈行甲 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书院围炉夜话第10期:陈行甲 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书院围炉夜话第10期:陈行甲 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巴东,他的执着与坚韧

巴东对于陈行甲老师,是爱护、期盼和眷恋。活动现场主持人与30位师生共读陈行甲老师的《再见,我的巴东》,从中我们听到是一个敢立敢当的县委书记的执着,感受到县委书记的百姓情节。

“任巴东县委书记的1825天,自己最满意的是和大家一起凝练了‘干净、自强’的巴东精神,并带领大家一起身体力行,不敢说自己不负苍生,但敢说自己不负本心”。陈行甲老师带领巴东人民创立的巴东精神直到现在都时刻激励着当地老百姓。从政是陈行甲老师实现奋斗理想的深刻过程,他的执着、担当赢得了广泛的好评。而其中他的母亲、妻子对他的支持让他倍感亏欠。每当提及至亲,他总是感谢和爱护。“人生上半场求存,下半场求真”是他的肺腑之言。

巴东全县近50万人,其中40多万人生活在大山里,县里的贫困人口达到17万人,是有名的贫困县。陈行甲到了巴东后,亲自到山里的村子进行走访,被山里居民的贫穷生活所震惊到。上任之后,他大力出台各项政策,大力发展旅游业,让百姓受益匪浅,短短五年,使曾经的贫困县巴东改头换面为脱贫攻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15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这不仅是对他工作成果的认可,更是对他个人品质的赞赏。

2016年9月,陈行甲向湖北省委提出辞职,告别了官场,并改投公益事业,外界一片哗然。

书院围炉夜话第10期:陈行甲 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书院围炉夜话第10期:陈行甲 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书院围炉夜话第10期:陈行甲 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书院围炉夜话第10期:陈行甲 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公益,他的真我与善良

“足球以45分钟为界限分为上下半场,我也在45岁的年纪正式开启下半场人生,拒绝了上级的提拔,转身从一名‘公益草根’做起,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成立了儿童病房学校,帮助那些因疾病而受排挤的孩子,继续以一颗善良怜悯的心,帮助着更多人。”回看站在人生岔路口,弃官投身公益的选择,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放下了手中的权利,除了理想和热忱以外一无所有”。

选择公益,与陈行甲老师为官经历紧紧联系着。在任期间,巴东是全省艾滋病重灾区,很多小孩也不能幸免。在一次走访中,村子里一个8岁的男孩是艾滋病感染者,陈行甲见到那个男孩后,就认他当干儿子。因为艾滋病没有学校愿意留下他。为了帮助那些因疾病而受到排挤的孩子,离职的陈行甲老师投身到公益事业中。

书院围炉夜话第10期:陈行甲 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书院围炉夜话第10期:陈行甲 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当正式开启人生的下半场,就不去做违背心愿的事情了,也不执着于‘得不到’与‘已失去’的事情了”,陈老师讲述了自己带头推动儿童白血病的特效药纳入医保补充目录,为万户家庭带去希望,真正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我不是药神》。

“当今时代,不少人对公益的理解还停留在‘做好事’的阶段,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益,不仅需要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更需要对当前社会各阶层有深入的了解,以及宏观的视野和广泛的资源整合能力,除了有热情,还要有理性;除了情怀,还要专业”,这就是他要做的2.0版本慈善,一个个起死回生的孩子,一段段人间大爱的故事。在座的师生在陈老师的故事中看到了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将“千帆过尽仍是少年”用在陈老师身上,并不唐突,相反很确切。

理想,他的坚定和行走

媒体评价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更难得的同时还是一个坚定的行动者,交流不设限,面对同学寻求如何在大学建立理想、追求理想的问题时,陈老师回忆起自己上大学时的经历:“我的自信并不是在哪一个瞬间就建立的,而是在人生重要节点上听从内心的召唤,大学毕业就回到山区工作,期间全脱产到清华大学念了两年硕士,但是最终选择了回到家乡,因为在那里有我真正爱做的事情,离开行政系统来做公益,从本质上这也是我自信的来源。”

“当时大学校园里流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是农村出来的,对书籍里的叙事,深有体会。对于当时的我们,精神财富对我们更重要。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希望自己大学毕业能尽自己的力量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陈行甲老师在大学期间不断立志,不断充实自己,让理想不断向现实靠近。

对于大学如何做更好的自己,陈老师建议到:“多去尝试多去体验寻找,喜欢的书当下就去咀嚼阅读,喜欢的人勇敢去表达,一生很短,需要价值重塑,而内心的召唤,即是价值所在,实现内心的诉求,也就算是无悔人生。”真诚的分享总会直击人心。

一个半小时的交流分享,在故事中走进尾声。陈行甲用自己喜欢的莱昂纳德·科恩诗鼓励着阿信学子勇敢追梦:“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书院围炉夜话第10期:陈行甲 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书院围炉夜话第10期:陈行甲 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书院围炉夜话第10期:陈行甲 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dignity and no harm,要让体面和尊严成为病患的底色。’陈行甲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去深刻的思考,这个思考不是我自己,而是我作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我能为他人带来什么?我的大学,期待有这样的大咖为我打开思想的空间。”

——智能工程学院 三达书院

“陈行甲老师的大学生活和我们一样,从懵懂到立志。他参加各种活动,他写过诗歌,还搞过乐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肯定我们在大学期间参加丰富多彩的完满教育活动,在其中建立关系、学会共处、做好自己。”

——艺术传媒学院 无边书院 王杰

“作为一名校园志愿者,我有很多向陈老师请教和学习的。我热爱公益,但是我现在做的事我力所能及的,如果我大学毕业,我一定会像陈老师一样,用同情和关怀的同理心做公益。”

——淬炼商学院 上河书院 石润珂

(无边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