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全生异科导师制/ College community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项工作 > 全生异科导师制 > 正文

全生异科导师制

学校召开新学期全生异科导师制工作座谈交流会

发布日期:2025-03-25 浏览量:

3月24日下午,我校于行政楼大会议室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全生异科导师制工作座谈交流会。本次会议由书院部部长李鹏鹏主持,常务副校长刘正国、各二级学院院长、双院融合专员、书院执行院长、综合办主任及异科导师对接人代表参会。会议旨在总结全生异科导师制实施以来的经验与成果,探讨当前工作中的问题与挑战,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凝聚共识、明确方向。

会上,各二级学院院长依次就本学院全生异科导师工作的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新修订的考核条例修改意见进行了汇报。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王龙院长指出异科师生交流存在形式单一等问题,建议优化导师联动机制;智能工程学院马艳娥院长介绍了异科导师在学院就业创业指导及学科竞赛参与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并提出了加强导师培训与经验交流的建议;经济与管理学院赵欣院长强调了跨学科育人的重要性,并提出对导师心理辅导能力培训的需求;淬炼商学院牛晋霞院长分享了本学院异科导师在大咖阅读指导方面的经验,建议从学生视角出发强化对异科导师的关注与考核力度,持续优化育人成效;艺术传媒学院盛卓立院长探讨了利用非遗中心、美术馆等资源开展异科互动的可行性,提出异科工作分类指导与系统性建设的建议;商务英语学院葛晓晶院长关注学生的个人性格与就业压力,建议针对性增加实习实践机会与就业创业指导的考核激励;食品与环境学院张海明院长则强调了特殊群体关注与个性化考核的重要性,提出增加对非专业兴趣学生的引导。

各学院双院融合专员多维度探讨了异科导师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在组织架构方面,重点分享了如何通过优化沟通机制打破学院与异科导师之间的行政壁垒;在制度建设层面,介绍了建立常态化辅导员与异科导师联动机制的具体举措;在资源配置方面,阐述了构建师生双向精准匹配关系的深度思考;在需求响应维度,深入交流了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调研等方式精准把握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工作方法。

针对会议中提出的问题,刘校长谈到:异科导师的工作定位,要更加聚焦对学生成长过程的陪伴、支持和见证;考核机制的优化,要重点考核师生交流深度;鼓励导师走入学生的真实成长场景,通过现场参与活动了解学生爱好与需求,围绕最前沿的讯息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强互动频次及多元化的互动形式。

最后,刘校长从四个方面对下一步工作做出了明确指示。一是达成五个层面“再共识”。异科导师要明确学校对异科导师制的投入与期待,更加充分关照学生成长;学院要发挥主体管理作用,完善导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学院层面要转变认知:异科导师是其宝贵的育人资源和力量,而非任务和负担;学院在异科导师的选择和导向方面要形成新的共识,以效用为先,以对学生的育人引领作用和价值为先;异科导师要进一步去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价值感,形成双向的匹配和奔赴。二是从联动学工力量与导师力量、打通导师资源支持通道、构建学院内部科学的多层级管理体系三个维度“再聚力”三是典型案例“再选树”。进一步挖掘优秀异科导师、因导师而发生改变的学生、专项工作中典型导师的故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形成“四个期待”:形成学生状态有效调研渠道,通过导师与学生的日常互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心理状态,为学院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形成学生成长引领的有效补充,通过导师的专业指导与个性化支持,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的关键路径,通过优化导师队伍结构,引入不同学科背景的导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形成学校安全稳定的前哨力量,通过导师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通过本次座谈交流,各二级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在全生异科导师工作中的职责,也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凝聚了共识。未来,我校将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双院协同”为支撑,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深化资源融合、强化反馈机制,切实提高全生异科导师制的育人价值。

【撰稿/供稿/摄影:书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