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箕城书院全生异科导师王利鑫,于3月16日带领异科学生先后走进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与山西博物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现场实地教学,深入领略了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


首先,王老师对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依托“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北齐徐显秀墓原址而建,是全国首座建设于壁画墓葬原址上的专题博物馆。馆内“别都华彩”“一眼千年”“简易标美”三个展区,全方位展示着山西各地出土的北齐壁画精品。同学们仔细端详着一幅幅精美的壁画,从线条勾勒中感受北齐时期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从色彩晕染里洞察当时的宗教信仰与社会风俗,深刻体会到传承千年的晋阳风华与壁上乾坤。



随后,王老师带领学生们来到山西博物院,参观了“文明摇篮”和“晋国霸业”两大展厅。“文明摇篮”展厅宛如时光隧道,将远古的山西呈现在眼前。从西侯度人开启用火先河的烧骨,到丁村人打造的精美石器,它们见证了人类进化的关键节点,是原始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这片土地早期文明萌芽的标志。而陶寺遗址的文物,更是将早期国家形态的雏形展现得淋漓尽致。

移步“晋国霸业”展厅,历史的雄浑气息扑面而来。一件件青铜器诉说着晋国往昔的辉煌。晋侯鸟尊造型独特,鸟与象的完美融合,工艺精巧,是晋国文化艺术的巅峰之作,承载着晋国贵族的审美意趣与精神信仰。青铜器上繁复的纹饰,是对宗法礼制的尊崇,也反映出晋国手工业的发达。晋公盘则以其丰富的浮雕装饰和巧妙的设计,展现出晋国在春秋时期的强大国力与卓越工艺,仿佛重现了当年诸侯会盟、纵横捭阖的风云场景。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现场实地教学,让同学们在领略古代文化瑰宝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在未来更加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人:王利鑫 供稿人:王利鑫 摄影人:王利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