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11月7日19:00,在箕城书院思辨厅举办了以“国风雅韵,非遗传承”为主题的中国戏曲讲座,本次活动由艺术教育中心宣传推广部指导老师郭慧敏作为主讲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生动、有趣、形象的戏剧专场讲座。

了解 戏曲的萌芽期
“同学们好,今天我将带大家释放自我、领略戏曲国粹的精华。”郭老师轻松诙谐的开场,拉近了与学生们的距离。通过戏曲的角色、服饰、唱腔三大版块入手,重点介绍了戏曲的念、唱、做、打等相关知识。关于“戏曲的来源、发展历程和剧种、剧目”方面,郭老师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讲述了从古至今戏剧发展的历史文化。同时还告诉同学们要学会用当代的眼光去欣赏丰富的戏剧模式,如“《西厢记》《杜十娘》《牡丹亭》《窦娥冤》”等经典之作。

感染 戏曲的多样性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演尽世间百态,唱遍悲欢离合。一口述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是皮影戏舞台的形象写照,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郭老师从皮影的起源、制作和表演讲起,为同学们打开了皮影艺术的精彩世界!有同学表示,将皮影拿到手中就像是托着沉甸甸的中华传统文化,让人心生敬畏。

品味 戏曲的成熟期
每一个开场与落幕,每一次鲜花与掌声,都是戏曲表演艺术的灵魂与心跳。讲座最后郭老师进行了现场解答,有同学提问“什么是先锋戏剧?”郭老师耐心解答:先锋戏剧不同于普通戏剧,是一种第一观众和演员近距离接触的戏剧种类。还有同学问道“皮影戏符不符合戏剧?”答案是肯定的,在中国300多种传统戏剧中皮影也被囊括其中。学生提出的关于中国戏曲的疑问和学习道路上的困难,郭老师一一做出陈述与解答。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中,传承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戏剧文化。

以“国风雅韵,非遗传承”中国戏曲音乐讲座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箕城携带思辨,品国风雅韵,展国粹精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