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在一页信纸上写满情感,分享你的喜悦或悲伤,与挚友深谈,书信中的一笔一划,一字一句都被写信人赋予真挚的情感,好的文字,自能传递情感,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书信,杏花书院于12月6日在表达力大厅举办了第五期“见字如面”活动。

本次活动我们邀请了两位同学与我们共同分享书信的故事。古体书信大多以诗的方式呈现,第一位主讲人付蓉同学选取了李白与杜甫的诗,我们一起赏析了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恨别”更是表达了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家书抵万金”,又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之后,主讲人说到,提起李白与杜甫,不得不说他们的友谊,李白是杜甫一生中最为倾心的诗人,但是李白对杜甫就稍显冷淡了,从写给对方诗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出了,在杜甫的一生中可查可考写给李白的诗就有十五首,并且题目中就带有李白二字。可李白写给杜甫的就只有两首,我们现场也跟随主讲人赏析了李白写给杜甫的《沙丘城下寄杜甫》,诗文开头,诗人便表达了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复杂、苦闷的感情,在诗中更说因为没有了友人的陪伴,都没有心思喝酒了,全篇诗文都在表达诗人绵绵的思念。在通信不发达的古代,薄薄的一封书信,寄托着最真挚的情感,也带给离人最大的慰藉。

第二位主讲人范卓杰同学用幽默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现代书信。其中的代表作有《亲爱的安德烈》《两地书》以及《傅雷家书》。《傅雷家书》中曾提到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除此之外,范卓杰同学还给我们介绍了书信的作用,放松心情、交朋友、提升自己的审美等。

其实书信比起网络,更显委婉,更富于表达力。而对于电话,则便于表达一些比较难以启齿的事情,如感情方面之类。另外,书信最突出就是有着传统书香的韵味,更富有文化味道,令人倍感等待与思念。第五期“见字如面”书信赏读会已经完美落幕,希望杏花书院能够在你远离家乡的求学道路上给你暖心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