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的流光闪烁,千年的风霜,冻结了许许多多英雄传说,令人追忆。11月1日,无边书院于三层fun课空间举办了“今日责任说第十三期”的活动,通过卢静老师对“一化”“三改”峥嵘岁月的追忆和讲解,同学们深刻认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进而增强同学们责任心的培养和责任意识的树立。

卢静老师自我介绍
忆历史 定方向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在卢静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回首历史,追忆峥嵘岁月,追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那些年”。卢老师强调“那些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并存的时代。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政治上,统一全国大陆,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等历史重大事件无一不体现着社会主义是它们胜利的主导因素;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结合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实现完全的社会主义是大势所趋,纷纷表示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是国家走向富强的正确战略决策。

同学认真听讲
析形势 谋发展
紧接着卢静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在1949-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党领导人民实施的正确的方针——“一化三改”。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此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并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培养建设人才。通过改革逐步实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卢静老师分析社会性质
学榜样 共担当
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对“一化”“三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也对“那些年”做出重大思想决策的时代伟人们充满了深深地钦佩与敬仰之情,这更加坚定了他们作为无边人的责任意识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理想信念。在“那些年”的历史长河中,前辈们意志坚定,砥砺前行,为大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也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时代将历史使命赋予了青年,因此同学们理应铭记历史、与时俱进、牢记使命奋勇前行,扛起责任的大旗,在新中国的未来盛世创造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