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疫情期间,同学们虽不能回到学校,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但在家却也不会阻挡同学们学习思辨,提升自我的热情。3月6日14:00,箕城书院开展了线上阅读战疫“书香涵泳.润泽心灵”书式生活第2期。本期活动邀请了创意写作学院的王慧敏老师在线上与大家互动交流,共同思辨。

奋力前行(一)
每日,箕城学子都会积极的在线上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从《挪威的森林》中同学们明白,大千世界,谁都有着自己的百年孤独,但岁月的年轮仍一刻不停地转动,人生的末班车不会因为任何事而晚点延误,唯有向前,才能抓住自己的末班车,不至于错过一切,孑然一身,晚景凄凉。从《追风筝的人》中同学们明白对阿尔米来说风筝意味着阿尔米对哈桑一生负疚,意味着成长过程中的遗憾和缺失。

品读经典

奋力前行(二)
品读之后,王老师与同学们围绕成长这一主题开始了线上讨论。首先,严晋东同学围绕《追风筝的人》发表了自己对成长的看法,“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风筝,它可以代表很多,比如亲情友情正直善良,只为追到了,才能成为健全的人。”赢得了大家的称赞。这一话题的引出使得讨论越发激烈了,乔楠同学说:“成长的道路是痛苦的,但也是幸福的,是自己独有的经历。”她的感悟得到了王老师的表扬。随后王老师又带同学们讨论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平凡的世界》,从不同视角分析书中关于成长的故事,现实中很多问题也不是个人努力奋斗就可以解决,或者得到的,但是努力奋斗的脚步不能停下,你不能甘心做一个庸人,这也许就是成长的意义。书香浓郁,思辨正当时,活动最后,王老师总结道:“这些作品中都有个人成长的启示,你需要心向阳光努力奋斗,你要看淡得失,你要明白人生不无遗憾,经历也是财富。”

成长感悟
读《挪威的森林》,我把自己当作渡边,用心去感受种种变故中人内心的真实悸动。我在这体验中,感悟到了些许哲理,这正如村上春树在他的作品中写到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没错,我们每个人都是凡世中的一介尘土,但由于种种原因,命运把无数本不相关的人或事紧密连续在一起,可是终有一天,你身边的种种,会携着遗憾走向那谁也不愿触及而终有一天会被我们俘虏在手的那个东西---死亡。
——行管1902班 张炎霆
本周我阅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一直很喜欢稻草人,因为我觉得他可以一辈子驻守在麦田里眺望自己想要的幸福,像是期待,也像是等待。曾经幻想自己可以成为稻草人,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手持麦穗,向远方眺望着。等待也是一种幸福,这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最大的道理。
——食品1901班 窦利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的一生好像都跟书脱不了关系,一直都在学习的氛围中徘徊。在学校也好,在社会也罢,都是在人生不同年龄、不同阶段学习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让我们一起享受阅读,享受自己的人生吧!同时也希望我们早日战胜疫情,见面论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