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提问作为交谈的必要方式与过程,在人们的沟通理解与日常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月14日19:00杏花书院在会议室开展“表达力课堂”第8期。此次活动主要由学业导师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王龙老师作为主讲人,带领大家了解关于提问的重要性,多方面剖析其技巧与方法,学习理性思维下如何进行有价值的沟通,领略语言表达的魅力。

王老师提出,提问并不是简单的发表内心的疑惑。从主观方面来讲,提问意味着突出强调本身对问题的看法,一般是不可取的;在客观方面看来,要想获取最正确、理性的答案,就要运用准确的提问方法。为此王老师从几方面进行论述。

面对多种选择时,人们往往会出现焦虑的心理。王老师强调,当提问时要尽量避免引导性问题,例如:今天中午去吃米饭好吗?假如答复者不想吃米饭,就会造成他不知如何回答的情况。相比较而言,通俗易懂的问题更容易沟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使用“为什么”、“不知道”这类关键词,更能有效获取信息,方便彼此间的交流和理解。

在与人交流提问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人,有沉默寡言者,有高谈阔论者。可是当这些特质使交流变得困难时,要怎样解决呢?王龙老师以高谈阔论者为例,他们有时洋洋洒洒一大篇,很难找到他们所要表达的重点,即使对其多次进行提问,有时也于事无补。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提出需要构建语言框架,对内容进行一个简单总结,将自己的理念与对方的语义相融合,然后再向对方复述出来,得到对方的认同。

为帮助大家巩固提问的相关知识,王龙老师让同学们先进行自我介绍,并向下一位同学提出问题,以此类推。同学们的问题五花八门,有对完满的看法,学习的技巧,也有好奇大家平常的爱好、习惯等。通过他们的互相提问,同学们在掌握技巧的同时也及时运用到彼此的交流中,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倾心交谈。


正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此次活动的分享,大家懂得没有任何一个技巧是适用于所有谈话、适用于所有人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谈话内容调整自己的提问方式,并能将各种技巧相互转换运用,做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做到只利用提问的方式,得到充足的答复,丰富自身知识,从而达到有效沟通与表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