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如今,绿色更是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众的期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历久弥新,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从3月7日起,太行书院携手信院学子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环保知识大科普”持续展开,至今同学们依旧热情不减,环保知识大科普活动收获颇丰。

垃圾趣分类 你我共参与
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推进,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标识你真的了解吗?太行书院持续奉行“绿色环保”理念,开展环保知识大科普系列活动,从“垃圾的处理现状”、“垃圾的分类”以及“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几个方面进行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到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点滴民生事,枝叶总关情。两会人大代表也提议:要持续宣传教育,强化校园分类教育,组织开展“家、校、社”互动实践活动。为积极响应两会,太行书院始终坚持引导同学们从思想上支持环保,坚持绿色生活环保先行,从行为上实现环保,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从而践行文明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新风。

30·60 共“碳”绿色发展
2021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时提出,要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继2020年9月中国宣布力争对接主题,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30·60”碳目标),2020年12月提出碳排放强度、碳汇和新能源发展等几项应对气候变化的总指标后,中国政府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决心和理念更进一步。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事实上,在绿色转型的国家战略之下,一些地方和行业已经行动起来,山东专门制定了“四减四增”行动方案,加快推进钢铁、地炼、焦化、火电、水泥等行业产能淘汰或整合,上海计划提前5年实现碳达峰,钢铁行业也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作为公民,我们应该积极节能减排,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其次,使用清洁能源,光伏、风力等电力。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的吸收。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只要你学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30·60”碳目标的实现。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延续的物质基础,生态可载文明之舟,亦可覆舟。每个人对环保的理念是涓涓细流,汇聚起来就是汪洋大海,我们在环保的路上已经出发,并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环保理念就像一颗待成长的树苗,将它捧于掌心,浮于半空只能迎接枯萎,只有将它深埋于心、深埋于实践的土壤,才能育出一棵茁壮的环保之树。
学生心得: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今天从你我做起,从垃圾分类做起,明天就可以期待有更多的人因你的善行而受到感染,受到影响。今天是无数个人的不负责任,明天可能就是人类共同食其恶果。所以,从约束自己开始,从减少垃圾的排放开始,从垃圾分类开始,改变我们的行为,改掉我们的恶习,改善我们共同的环境。你我一起努力,让我们期待美好的未来!——太行书院和俊苗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双碳”目标清晰指引着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步伐,绿色低碳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这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发展趋势。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作为新时代青年,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学习、坚定思想担当使命,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持续奉献我们的青春和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