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发展没有终点,人类的探索没有尽头。科学可以启发智慧,实验可以驱动探索。9月30日15:00,三达书院发展导师贾力于书院意空间开展“创意掘金计划:揭秘‘永动机’”活动,带领同学们在永动机的理论原理中感悟创造的魅力,在动手实践中提升动手能力以及开拓创造思维。

永动机,是一种不需要外界输入能量或者只需要个初始能量就可以永远做功的机器。虽然这种机械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定律,永动机成为了不可能实现的“谜”,但却一直是很多人孜孜不倦追求的课题。因此,在本期活动中,贾老师首先利用视频讲解展示“永动机”的内在机理,让同学们对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有了初步了解。而后,便将同学们分为多个小组,每组同学相互协作共同探索“永动机”的秘密。一件作品的制作,不仅需要奇思妙想,更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料。因此,贾老师引导同学们以木棍、纸板、电机等简单材料尝试制作“永动机”。诚如贾老师所言,每位参加者都是科学探索者,对世间万物充满了好奇,通过科学实验,保持好奇心,激发探索热情,在奇幻的科学世界里穿梭、探索、发现、体验,是我们每个人保持成长的不竭动力。

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才是所谓的“永动机”。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压力即为动力的永动机。活动中参加者在动手搭建永动机的过程中,不断地尝试,更换新的思路,经历失败再失败,不断分解失望,制造出“久动机”。每一位参加者也是某种意义的“永动机”,不休不眠,无止无息,只要补充一点希望的动力,就是一台不知疲倦的浪漫机器。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人生有时候确实就像永动机,无时无刻不在拼搏前行,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永远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曼妙。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制作永动机的过程让每一位参加者认识到集体的力量一定大于个人。参加者郑思远同学表示:“团队是一种精神,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觉悟,一种品格。一个人也许制作不出永动机,没有奇妙的点子。但是当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一个人就是一粒沙,沙子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唯有团结才有实现的可能性。”不论是从北京冬奥会中体现的“同筑冰雪梦,一起向未来”;还是北斗建设时,蕴含的“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团结之力;甚至是脱贫攻坚过程中“一个都不能少”信念的支持与扶助,无不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基因。


“永动”,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信念。对于科技研发的孜孜以求,对于学术科研的无畏攀登,无数中华儿女步履不停地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未来,愿同学们都能明白奋斗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是起点,状态是干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熬不住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