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14:30,箕城书院于会议室举办了“看见·镜遇”电影赏析沙龙第34期——后疫情时代影视行业的重建。本次活动诚邀电影评论中心的张红斐老师为我们讲解疫情大背景下的电影行业该如何自救,面对疫情的电影人该如何解决产业停滞所带来的问题。

处于“暴雪”之下的电影行业
“等疫情结束你最想干什么/最想去哪/最想吃什么?”活动开始,张红斐老师就当下的疫情局面向同学们发起提问。已亥末,庚子初,新冠疫情的爆发致使市场陷入冰冻期,各个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电影行业更为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总票房22.38亿元人民币,同比2019年下降88%。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同学们了解到了疫情对电影行业的冲击无疑是从“寒冬期”进入资本停留。


寻找“寒冬”之下电影业出路
疫情肆虐导致电影行业进入寒冬期,影院关闭、影片堆积、拍摄停滞、资金紧缩等困难充斥着整个电影行业。张红斐老师举出2019年初徐峥导演将自己电影转手卖出,在西瓜视频、抖音视频等网站上免费观看的例子,表示这无疑是在疫情导致院线电影停滞不前的大环境下,徐峥导演交出了一份“剑走偏锋”式的答卷。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还了解到了近期国家出台了收入免征增值税、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等新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在给电影行业的回温添砖加瓦,也给热爱电影的人们打了一剂定心针。

“疫情”之中稳中求进是关键
目前电影行业正处于回暖阶段,疫情下的电影院也上映着不少好电影,如《八佰》《长津湖》《万里归途》《你好,李焕英》等,这些电影的主题与思想几乎都是疫情当下能引起国人共鸣的“中国故事”。张红斐老师提出,在疫情时期,有深度有温度的主流题材更容易传播,同时“大制作”的院线电影不适合在疫情肆虐的当下发展,而唯有和网络电影协同合作方能渡过难关。

在疫情笼罩的大环境下,电影行业求稳求进是关键;正如同学们留校不能外出的情况下,在完满教育与书院生活中找到自我是关键。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疫情当前,对生活满怀期待,箕宝和你一起不忘初心,迈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