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言巧语惊四座,严谨逻辑博众心。为锻炼同学的思辨能力、口才能力和应变能力,发扬箕城书院思想争鸣的学习氛围,箕城书院于11月8日10:00-11:30在共享大厅成功举办第21期“箕城·论理”月旦评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的崔庆淼老师和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月旦评现场,共同领略坚持原则和审时度势之间的思辨魅力。

争分夺秒 舌灿莲花
开篇立论,正反双方根据辩题“坚守原则还是审时度势”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从理论知识结合到现实中的为人处世,无论是人们口耳相传的道德准绳还是需要自觉遵守的法律标杆,都在双方辩手的巧言妙语之下闪烁着思辨的光芒。双方的辩手凭借自己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和“赛”前储备知识进行了激烈辩论。活动既让在场同学们领会到了辩证思维的魅力,同时也让同学们就“原则”与“时势”的关系展开深刻的思考。


探古言今 环环相扣
接下来是3V3攻辩环节。在双方明确秉持己方观点的基础上,反方一辩举出项羽、屈原因坚守原则而家破人亡以及和珅用掺沙粮食救助灾民的例子,提出“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君子”的论点。而正方二辩抓住了反方一辩刚才的辩证漏洞,旋即从“历史对后世影响”的角度予以强有力的回击……在该环节里,辩手从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出发,提供彼此冲突但是能够自圆其说的观点,继而引用思考型人才以及规范性人才的概念,引发观众思考,留下深度探讨的空间。



传道解惑 指点迷津
辩论接近尾声,双方三辩的精彩结辩将活动进一步推向高潮。随后,崔庆淼老师从开篇立论、辩手气势以及攻辩方面做出指导,老师指出攻辩环节不能一味地执拗于化解对方的招数,而要巧妙回避、转守为攻;辩手气势可以沉稳应答,也可以自信发挥,但绝不能低头沉“思”、默默无“闻”。

活动第二环节,引入时事热点。主持人通过播放“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竞争教资”的视频,开启话题“面对竞争‘铁饭碗’式工作的现象,我们该怎么看待”。面对该问题,在场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心中的看法和对前途的迷茫。崔庆淼老师认为在资源有限的社会,“随大流”的竞争是效能低迷的精神内耗,作为多才多艺、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要尽量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不要因为就业焦虑就随波逐流。最后老师以“教师”身份,欢迎有意向的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真诚和努力积极壮大教师队伍。



巧思善辩,口若悬河。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领略到了逻辑思考、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性,也让同学们对“坚守原则”和“审时度势”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认知。月旦评活动旨在培养团队在辩论上的协作能力与意识,并通过抛出辩证性问题的方式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大脑细胞从而培养思辨能力。本次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同学们可以在迷茫中找到方向,成为可以灵活看待原则和时势的“思辨”式信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