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一座思想者语言的灯塔,因为它,可以从迷茫渡向光明,可以从贫穷驶为富裕。为丰富同学们的精神体验,1月13日15:00,青藤书院携手创意写作学院举办“读懂他/她的范儿”第20期,此次活动白海飞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感受“零售的哲学”。


打破常规 走进顾客
在《零售的哲学》一书中,白海飞老师从大型商超与小型超市的共存问题开始讲述了本书作者铃木敏文如何创建7-Eleven便利店的故事。很多人都容易陷入“未来与过去一样”的思维模式,但事实并非这样,正如铃木敏文先生强调的“打破一切常规”,我们处于一个不断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正是因为铃木敏文先生的思维不被“常识”所束缚,他坚持认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店铺的大小没有关系,只与品质和服务有关,他打破常规走进顾客,为顾客提供了独特的,超市所不能提供的价值,才造就了7-11这样杰出的企业。


发现本质 有效经营
发现他人未尝发现的问题并勇敢实践,解决问题才是成功之道。消费者都有自己的一个消费心理,商人就是要抓住这一点,制定营销的各种策略。如本书的作者正是抓住了便利店的“便利”二字,它满足了我们的个人需求,不必再跑到一个特定的地点去购买商品,这便是他所体现出来的优点。在当时,人们大多是到点下班,店铺不曾经营,而人们又有急事需要去购买物品时,就会存在空档,作为职业经理人的他抓住这一点,让便利店24小时经营,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也从中获得了利益。商人敏锐的洞察力使得他们在实践中取得更多的效益,这种思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忠于本质 不必妥协
每当一种独特的思想被提出的时候,有很多固守本质的人会反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想法。当时作者想要在国内开便利店的时候,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因为当时存在大型超市,人们在大型超市可以买到几乎任何东西,怎么还要去小型的便利店去购买呢?作者曾想和银行合作设立ATM机,但进展很是艰难,最后选择了自己开设,当然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但最后却有成效,因此大多人反对的事业往往能获得成功,我们也应忠于每个问题的本质,不必去妥协。

白海飞老师分享的《零售的哲学》一书中,加深了我对运营方法论的认识。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选择做一件事情,就要坚持,坚持再坚持;以客户和时代的变化为中心,不固步自封,使我收获颇多。
——会计2205班 委怡欣
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讲到的“假设—执行—验证”这一套营销体系。虽然这个循环从某种意义上是很机械的运行,但将这种机械的要求赋能于一线的人员,这就使一线的人员充分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与存在感,激发了员工的进取性与能量。
——物联2202班 侯文越
正如书的标题《零售的哲学》,什么是哲学呢?就是思维,哲学就是不断在提出问题,不断尝试用逻辑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销售上,我们可能应用地更多,一定要牢牢的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打破“常识”,不断创新,不受历史经验的牵制,追求本质,从问题本身出发,才能真正去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效益,相信同学们通过阅读这本书,也会更多地锻炼到自己的思维能力,扩展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营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