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14:30,箕城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信院杯”团体赛小组决赛在上河书院207多功能赋能室正式开幕。本次活动特邀图书馆高峰老师,创意写作学院董文媛老师、王绍燕老师,商务英语学院李静老师、李玮老师,纵横辩论社指导老师范智超老师,书院部程琦老师作为评委,为本次辩论提供专业性指导。


经过上周五团体赛小组半决赛激烈比拼,有四支队伍突出重围。他们分别是:
经济与管理学院代表队(绾结经语队)
淬炼·国际商学院代表队(欢乐颂队)
杏花书院(杏花队)
三达书院(“达”辩高手队)

两场比赛的辩题分别是“在当下,短期支教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信息碎片化提升/降低当代人的认知水平”。千机善辩,魅力无穷,接下来让箕宝带你回顾辩场精彩,重温强者决赛!

经管vs淬炼 短期支教是山区之幸还是学业之悲?
比赛正式拉开帷幕。首先由正方一辩阐明观点:在当下,短期支教利大于弊。短期支教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个人能力,能促进地区教育发展,更让孩子们走出山区,开阔眼界。随后,反方一辩表明:在当下,短期支教弊大于利。首先他提出支教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如果主要目的是提升自身能力,就忽略了孩子们的真正需求;其次,他又抓住辩题中的关键词“短期”进行论证,短期支教易使孩子们产生心理落差,且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双方分别陈词立论,为之后辩友们的精彩开辩打下坚实基础。


慎思雄辩 唇“锵”舌绽
随后的一对一攻辩和自由辩论环节,比赛步入白热化阶段。正方首先反驳了开篇立论中反方的观点,认为不必过于纠结支教时间长短,大学生支教的最大意义不是教孩子们什么,而是给孩子们带来心理上的慰藉。反方顺着正方的论点进行论述,又一次强调了支教时间短的弊端,中国网数据表明22.9%的学生不理解老师讲述的内容,支教效果并不明显。正方此时抓住反方漏洞:过分强调支教的教育作用。他们表明,支教除了进行知识教育,还需要为孩子们构建精神家园,为大山中孩子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双方针锋相对,剑拔弩张。



辩论几近尾声,各位评委精要点评。其中范智超老师指出双方辩手在自由攻辩时要注意配合,虽然队中会有一到两名主力进行攻辩输出,但其他队友也要积极从对方言辞之中找出弱点,辩论效果会更佳,之后范老师还鼓励辩手们尽量熟背己方论点,达到脱稿发言,临危不乱的效果。

杏花vs三达 信息碎片化是利是弊争议不绝
信息碎片化到底是提升当代人的认知水平还是降低人的认知水平?面对这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正方杏花书院(杏花队)和反方三达书院(“达”辩高手队)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精彩的对辩。“无法改变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可以利用碎片化信息正向发展,以此提升当代人的认知水平。”正方一辩利用开局三分钟精确地表达出了观点,以“心理学中的莫扎特——维果茨基的理论”为例论证:我们在接收信息的过程是一个从陌生面到认知面连接的过程。反方则是将论点定位于“信息碎片化会放大人们的惰性,使人们丧失思考能力,作茧自缚”,用碎片化信息会降低读者理解能力的观点回击正方辩手。



朝思夕计 论“辩”群儒
赛事在紧张的氛围中进行着,以“请问掌握一知半解,甚至意思表达被曲解的碎片化信息是否能够增加知识量?”为交辩起始,双方二三辩不断反问,对辩如火如荼地进行。“信息碎片化让我们的注意力被分割,认知被消耗,使我们没办法独立思考。”“这种观点已经否认了一部分信息碎片化的内容。”双方针锋相对、你来我往的交锋使现场观众的呼声愈演愈烈,一分半钟的对辩过程显得尤为激烈。


比赛最后,评委老师做出点评:“辩手在对辩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对方未抓住的点,逻辑清晰地进行表述”“不要跑题,始终围绕辩题来论述”,为选手的状态和表现提出了精准建议。



群雄舌战展雄风,争锋相对辩天下。本次团体赛小组决赛以经济与管理学院代表队(绾结经语队)、三达书院代表队(“达”辩高手队)获胜圆满结束。也期待辩手们在3月29日季军赛、3月30日晚辩论赛个人和团队决赛的精彩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