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欢庆过劳动者的汗水,纪念过青春沸腾的历史,回味过温馨淳淳的母爱。夏,赤着脚,携着五彩斑斓一路走来,炙热的情怀,舞醉一地阳光,辉映清风皓月。于五月,在书院,万物将以最美丽的姿态绽放。
第3期: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剪纸艺术
箕城书院于4月25日18:00-19:00在共享大厅举办第3期“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剪纸艺术”活动,本次活动特邀箕城书院异科导师张俊红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非遗剪纸课堂,感受剪纸的魅力。课堂中,张老师通过对称折纸的方法教同学们如何剪出“红双喜”的图案。同学们仔细观看之后动手尝试:一展一折,手起纸落,一个个鲜红的“囍”字就呈现出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剪纸练习,同学们都大胆起来,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剪纸。这边剪个小三角,那边扣个小圆形……同学们各显神通,出现了“心连心”“雪花”等多种剪纸图案。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便一直闪耀在中国历史上,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是我们当代人所需要学习和传承的,我们要在剪纸中传承非遗,在传承中思辨创新,不断进步!


第15期:【知乎学堂】语言的灵活表达
箕城书院于4月26日19:00在箕城会议室举办【知乎学堂】第15期:语言的灵活表达。本次活动邀请艺术传媒学院视觉2003班郝康博同学为同学们讲解如何灵活表达语言,领略语言的魅力。郝康博同学以自己连续几年的主持、参赛经历为切入点,将他对语言的理解分为主持和演讲两个方面。对于主持,他谈及“主持需要注意的是语调、亲和力,锻炼的是控场能力。”好的主持人不仅可以活跃现场氛围,还可以调动观众情绪,引起他们的共鸣。谈到演讲,他认为勇敢、自信、从容才是完成一场演讲的关键。语言自带春风化雨的力量。郝康博提议大家以“春天”为主线,进行一个1-3分钟的即兴评述,或抒情,或演讲,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春天的理解,每个同学的语言艺术和表达风格都是不同的,而这正是语言的魅力。互动结束后,郝康博同学总结到:“我们要在每次活动之后去总结复盘,在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逐渐利用语言优势去进一步表达与展示自己。”

第11期:“记录星期二”纪录片放映活动
青年是生命之晨,是日之黎明,充满了纯净、幻想及和谐。5月4日19:00箕城书院于共享大厅举办“记录星期二”纪录片放映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观赏央视五四青年纪录片《青春中国》,带我们走进一百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运动中去,感受五四青年永不落幕的奋斗精神。纪录片首先向我们介绍的是来自北京大学的军人宋玺。她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和平。退伍后,她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继续发光发热。纪录片还讲述了作为乡村教师的缩影人物——杨文平,作为教师,他对待学生认真且负责,不忘初心,始终坚守自己“园丁”的身份。作为校长,他细心关注孩子们的生活,为孩子们买菜做饭。百年前青年们斗志昂扬,与今天的园丁精神交相辉映。“我们正是青春年华,青年就应该具有青年的意气风发,看到先辈们的英姿,我倍受震撼,这才是青年人该有的样子。”同学们积极分享着自己的感受,表达着自己的决心壮志。五四运动作为划时代的标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儿女们从中汲取精神,向前奋进。


第3、4期:箕创文学沙龙系列活动
箕城书院携手创意写作学院分别于4月21日和5月5日19:00在箕城书院共享大厅举办箕创文学沙龙系列活动第3期、第4期。本次活动特邀创意写作学院张东旭、贾墨冰、李柳杨等多位老师与同学们一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和劳动者人物形象。“文学中的女性既包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也包括女性作家”,贾墨冰老师通过对比《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两位女主角对爱情的不同看法,来表现女性主义的核心是充满选择。刘向莲老师对于文学中女性的讲解更贴近于生活,从文学作品中现实化世俗化的女性讲起,由此引出大家对“我好像从来没有年轻过”这句话的新思考:不在意别人审视的目光,欣赏自己的美丽。文学中的女性各有千秋,世间的劳动者也正在沉沦中自渡。张东旭老师以劳动者的定义引题,认为劳动者可分为体力劳动者和智力劳动者,但劳动并非是人的本性,因为没有人生来就喜欢劳动,而白海飞老师却认为劳动就是人的本性,人都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生存需求的劳动者。在此次文学阅读沙龙的分享过程中,让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女性和劳动者有了新的认识,这些人物的欢笑与泪水、幸福与苦难,永远与我们深深共鸣。

第6期:书式生活大咖阅读沙龙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箕城书院于5月10日12:30-13:30在箕城书院会议室举办【书式生活大咖阅读沙龙】第6期:《董明珠与格力》。本次活动特邀箕城书院全生异科导师白玲玲、李恩惠、冯洋洋三位老师带领我们一同走进“商界铁娘子”——董明珠的世界。“像个男人一样去战斗,像个女人一样去生活,如果不是丈夫去世,或许自己也会一直是个贤淑的家庭主妇。”董明珠生活不易,事业艰辛,但即便是这般磨难也没能将她击垮,入职格力时企业发展极其困难,但她仍然相信自己能闯出一片天地。从36岁的职场小白到“商界铁娘子”,董明珠创造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在白老师和李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看到了拥有铿锵意志的董明珠,见识到董明珠在工作领域宽阔的眼界和坚定的信念,更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董明珠的理解。董明珠的故事告一段落,她让我们明白,只要努力、自信、敢于坚持,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人生。愿人生所有艰辛时刻,我们都能像董明珠一样,始终稳住自己,挺过生活中所有的苦难,直至成功。


第5期:“时尚·生活·家”劳动教育养成计划第一届“野菜节”系列活动
5月17日17:00,箕城书院与食品与环境学院在学生服务中心前广场联合举办“时尚·生活·家”劳动教育养成计划第五期忆野菜。老师和同学们在一一品尝过六个小组的菜品之余,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杨凯部长向同学们进行勤俭节约、忆苦思甜、尊重劳动、努力奋斗的思想教育。30年代是一个资源比较匮乏的年代,人们条件紧缺,只能靠吃野菜充饥。但对于21世纪的我们则更讲究“吃得健康”,不仅意识到了饮食健康的重要性,饮食选择也回归了“大自然”。杨凯部长表示:“每个组的菜品之所以美味,是因为我们有合适的设备并且经过了老师的指导,但是在革命年代,红军战士们却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只能吃最简单的野菜。”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同学们更要时刻牢记劳动的重要性。生命的意义在于劳动,希望同学们参加了野菜节之后,都能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去收获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第39期:“看见·镜遇”电影赏析沙龙
5月24日14:30箕城书院于9¾放映厅举办“看见·镜遇”电影赏析沙龙第39期《漫谈内地暑期档电影的转型与创新》:“诗”与“戏”的交响。本次活动特邀电影评论中心张红斐老师为同学们解读内地电影的新现象、新思路、新思考。张老师将内地暑期档的发展史分为四部分:档期萌芽的时代语境、行业政策下的市场转型、本土历史的挖掘与多元化的类型探索、“互联网+”语境中的类型提质、工业创制与文化逻辑。电影作为传递时代思想内容的载体,其本身具有的精神激励功能包含着丰富的实践因子,其故事性、观赏性、实践性等特点决定其可把“思”的内容外化到“行”上,并在“行”中彰显“思”的分量,将“思”与“行”同频共振。本次活动贴合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结合新主流电影的变革,深刻体现出新主流电影在加深青年情感体验、价值认同和精神追求上的显著作用。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汲取力量,为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力量。

五月“劳”友记书院师生集体生日会
5月24日19:00,五月“劳”友记书院师生集体生日会于造广场&行广场举行。烈日炎炎,有你超甜,劳动向sun,青春有young。欢迎来到“劳”友记书院师生集体生日会,于五月,在书院,万物将以最美丽的姿态出席本次“劳友狂欢”。5月,你劳动了吗?在大大的信院里面挖呀挖呀挖……饱经风霜铁锹,身经百战的起钉锤,被盘出包浆的镰刀,在落日黄昏的夏日傍晚,从不同的劳具中,感受劳动的魅力,迸发青春的活力。平日里熟视无睹的家务统统放马过来,为家务撕掉“无视”的标签让家人的每一份辛劳付出“不再隐形”。立足当“夏”,向着劳动进发,一起发现不同职业劳动者、农业劳动者、家务劳动者的美,简直是泰酷辣!



在五月,是劳动的信念选择了你,是你在倔强中雕刻着不可能,生如夏花之绚烂,莫负青春好时光。在书院,新征程,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