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一个与现实生活有所交集却又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是显示的艺术,也是隐藏的艺术家。本周,上河书院与电影评论中心深度融合,联合举办了3期电影类型的活动,带领同学们在电影中感受平凡普通人在挣扎中向上攀岩的力量、感受爱情里的善恶以及风格迥异的藏地电影。


光影之间 静享温情
好人与坏人的界线是什么?评判的标准又是什么?“我们无法在黑白间找到明确的分界线。”上河书院携手电影评论中心于5月17日14:00-16:00在202星火·创客交流空间举办了“‘影’响力,影评人训练营:我不是药神”活动。本次活动由电影评论中心赵静老师带领同学们共同探究“人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吵闹”这句经典台词所传达的灰暗现实中的一丝慰藉和人文关怀。
“有病没有药是天灾,有药买不起是人祸”,活动过程中,赵老师简要地为同学们讲解该电影的主要情节和历史背景,并通过经典评论引导大家对电影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她以电影中的镜头为切入点,带领同学们进入到电影世界,以此来向大家介绍“蒙太奇拍摄手法”等镜头在影片中的作用。伴随着片尾“希望”二字的出现,同学们也逐渐懂得了影片真正想要表达的意义: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颗向善的种子,只有用心浇灌,才能成长为可以战胜人性自私一面的强大力量。



黑白纷呈 人生百态
这是一部全黑白的小众电影,是一部关于藏族的电影。5月19日14:00-16:00,上河书院与电影评论中心在201星空·翻转空间举办了“‘影’响力 影评人训练营(第18期):塔洛”活动。同学们跟随电影评论中心张红斐老师的脚步,一起解读藏族人对于现代社会的思考。
活动过程中,张老师就该电影中的主题、色彩、镜像、民族特点、人物经历等方面对影片进行讲解,并与同学们交流彼此的感受。在观影过程中,张老师将“镜像”作为着重点,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部以黑白作为主要基调的电影,使大家在牧羊人和发廊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中深切感受到了藏族人的哲学思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通过此次活动,大家也对“现代化”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明白了藏族边缘人物的不易与辛酸。



缤纷仲夏 与爱相约
童话般的开头,悲剧的结尾,温馨的开始却也比不过人性的剪刀。5月19日15:00,上河书院携手电影评论中心在206星海·影音厅举办了“十四行情书:剪刀手爱德华”活动。同学们紧随电影评论中心李晶老师的脚步,在这部“哥特式”风格影片的世界里体悟蒂姆波顿式的“爱情童话”。
“如果被孤独包围,也可以去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的热爱”,李老师在观影途中选取精彩片段为同学们深度解析。爱德华的出现给大家带来了惊喜,但一连串的意外事件也使大家无法接受,他与金的爱情悲剧虽然令人惋惜,却也给了我们许多思考:影片所展示的虽然是一个悲剧,但也让同学们明白了对抗孤独并不是一个无解的命题。活动的最后,李老师带领同学们签下了属于他们的“专属明信片”,以此来共同记录“剪刀手爱德华”的故事。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热爱,成为自己的宇宙,不惧孤独!



影片不仅可以传递情感,更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引导大家对当下现状进行自我反思与审视。希望在本周观影活动后,大家能够珍视生活中的点滴,在电影的道路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专属印记;在影像故事中感知生活,和有趣的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学生心得:
电影,不只是时光的追忆与回味,更是对现在与未来的思考与行动。黑白电影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彩色电影无法给予的。“塔洛”是藏语中的“逃离”,而塔洛最后却在现实与过去之间挣扎,无法逃离,而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个“塔洛”,等待着他人的救赎呢?
——财务2202班 石思瑾
《我不是药神》它讲述的不只是一个故事,更多的是讲述现实的残酷、人与人之间的良知与矛盾、人性的善恶等。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角电影,而是群画像。也正是因为如此,这部影片显得更为真实,更能引起大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为真正的弱势群体谋取利益。
——电气2204班 张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