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记忆往往陈列于博物馆内,牌路山烈士陵园,海原大地震遗址,海原“活”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赓续,而海原城的未来建设也在体验馆与科技馆中蓄力。为了最大程度的了解海原县城,重温红色记忆,感知海原现代化起步。白燕书院同心燃梦乡村振兴促进团队员走进海原四座馆,实地探知县城里的峥嵘岁月,体验新时代下的伟大变革。
探访红色遗迹 缅怀革命先烈
海原县是革命老区,15名西征红军、23名庙山剿匪烈士、2名“5·8”叛乱平叛烈士这些触目惊心数字背后,是那段鲜血染红的历史记忆,满山都是人,满山却不见人,在陵园入口,同心燃梦队的队员们,驻足与嵌有红色五角星的牌楼之下,感受属于这座城市的红色精神。红星熠熠发光,折射出枪林弹雨、红光流弹的战争岁月,纪念馆内,队员们齐列于有声展柜前,戴上耳机,打开屏幕,倾听历史,浏览海原人的光辉事迹。片刻,沿展柜向前参观,馆内的物品无不牵引着大家的心,透过玻璃,似乎能够触摸到革命年代的衣物、电话、炊具。




走进红十字的生命之光 重寻海原大地震遗址
告别烈士陵园,来到红十字会,在讲解员的介绍下,队员们感知红十字的人道之光,体验馆中,现场学习和模拟家庭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地震安全、逃生安全以及脑梗阻抢救、心肺复苏等方面的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到更多的逃生方法,双手触摸触电模拟器感受不同级别触电的威力,观看溺水防水视频提高水域安全意识。左右摇晃,身体不稳地震小屋里我们更加真实感受到地震时的场景,生命只有一次,对生命要有崇高敬畏。
上世纪初,一场海原大地震在这片土地上“撕开”一道裂缝,顷刻间,地动山摇,天崩地裂,大地上哀声一片,数以万计的生命掩埋在废墟之下,时光流转,昼夜交替,百年之后的今天,队员们踏入大地震遗址,为地震中不幸遇难的海原百姓致以真挚的祝愿。








科技促发展 未来蓄力中的海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历经半个世纪的沉淀,海原县非遗文化传承基地-科技园诞生。驱车前往海原县科技馆,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踏入科技馆的大门,感受科技十足的海原。世界充满“假象”,眼睛也是会骗人的,人体照相机里探究影像的形成,“错觉里的科技真奇妙呀”队员王邦感慨道。迈克尔错觉、缪勒-莱尔错觉、贾斯特罗错觉,让队员应接不暇。跟随讲解员,白燕书院学子对这个世界有了全新认知,试问我们眼角的余光能开到多少度呢?书院学子冯杰体验70度的视觉极限。下一个体验区,马尾巴魔术,马尾一扫,世界皆是同一个色彩。
科技的美让海原的历史更加耐人寻味,新时代下的海原县城,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给这座城带来幸福。






感想:
参观地震博物馆,深感震撼与敬畏。在了解到地震的原理、历史和影响之后,更深入的感受到地震的破坏力,同时,博物馆还介绍了地震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预警技术。这次参观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也让我对科学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英语2103班 张斐冉
参观烈士陵园,心潮澎湃。在陵园中,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敬意和崇高的英雄气息。墓碑上铭刻着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献出生命的英勇烈士的名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陵园中的纪念馆展示了他们的事迹和牺牲精神,让我深刻明白了自由及和平的来之不易。这次参观让我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也让我对烈士们永远怀有崇高的敬意。
——行管2102班 侯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