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的苍湾村,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但却因一个人的努力,让村民们的生活玩出了“花样”。开创乡村书屋,重塑农家耕读文化,喂完牛,耕完地,书屋里度过闲暇时光。自办农运会,海原山里有了文体中心,骑马,遛驴等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在苍湾村被“整”了出来。7月31日,白燕书院同心燃梦乡村振兴促进团将走进苍湾村,感受山村里的乡而不粗,土而不俗。



名人旧事 李成林与苍湾村
李成林,一位普通的苍湾村回族农民,二十年前他变卖家里的耕牛和摩托车,买来农用技术的书籍,又拿出家中藏书,腾出家里仅有的两间房创立了全区唯一一家“农民家庭图书馆”。二十四年里,图书馆、篮球馆慢慢成立起来,苍湾村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也渐渐丰富。李村长在海原乡村脱贫攻坚的路上打通了精神文化建设的“主动脉”。他的事迹先后被海原县、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央日报所宣传,成功入选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中农家书屋创新示范案例“乡村阅读推广人”。如今,这位年逾六旬的老党员——李成林创办的文化大院早已成为周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基地,荣誉证书更是发了一本又一本。




乡村书屋 苍湾村里的文与武
大山里飘出书香,农家书屋成为村民增长知识,增收致富的“加油站”和“智慧物”。在对李成林的采访中了解到,这座山村里不少人都有一个文化梦,每当从田间回来,书屋里总是坐满了人,看书、下棋各种文娱活动“填置”着简略的屋子。屋外,是天边暮色,岁月静好,这样美好的画面,是苍湾村耕读岁月里常有的文化记忆。待到农闲时分,文化大院里便开始一年一届的农运会,在这样一个“零物质境地”里打造出了全国知名的回族运动村。常见的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在文体大院里上演,“成林文体大院”每年都重燃战火,从未停歇。“农家咋能少了农事。”为此李成林添加了骑毛驴、捡土豆、打嗦等特色项目,文与武在这小小的苍湾村共同交织,成为了宁夏乡村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标杆。






书院学子进村 带来科技“宣传”
若说还缺点啥,“想有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李成林向队员讲到,在整理书屋的过程中大家同样也注意到书籍摆放杂乱,借阅手续繁杂等问题。对此,书院学子们以自己的所学知识为苍湾村策划着建立图书借阅系统。书院学子王杰提出了录制有声书籍的建议,将相关的知识录入磁带邮寄到村中,对于服务行动不便,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年群体,让他们能够通过一台收音机来感知世界和苍湾村的变化,以此为“三下乡”活动奉献大家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