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论理,知行人生。为深化“思辨力”育人路径的顶层设计,箕城书院于近期聘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华语辩论世界杯组委会主席、爆款综艺《奇葩说》第六季人气选手陈凌岳担任书院名誉院长。在逻辑表达领域颇具建树的陈院长和热爱思辨的箕城er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11月8日,在书院建设研讨过程中,陈凌岳院长与箕城书院师生共同观看了学校和书院的宣传片,箕城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李孟孟老师系统介绍了我校的的办学定位、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模式、全员书院制育人实践及箕城书院当前的建设情况。陈院长高度认同我校完满教育理念及书院制建设探索,他称赞我校走在了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实践的前列。现场师生就思辨力培养路径的理论支撑、提高学生培养的效率、特色教育产品助力学生成长需要等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陈凌岳院长的加入为箕城书院“思辨力”育人科学路径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持,为书院未来核心领导力建设提供了更多新思路。
社恐?“恭喜 你是个正常人!”
思维指导话语,表达则是一个人内在思想的外化表现。在“院长面对面”第17期活动现场,陈凌岳院长为同学们带来了第一讲:消除表达恐惧的正确姿势。
活动前夕,陈院长发布了聚集“逻辑表达”的调查问卷,从自我评价、问题分析、实践应用及话题期待等维度了解我校青年学子的逻辑表达特点,带着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开启了此次师生交流。
从问卷结果分析来看,绝大部分同学都表示逻辑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几乎在任何场合都能用到,但又普遍存在缺乏表达自信,会经常紧张的问题。陈院长用“微信里幽默得飞起,现实中社恐的不行”概括了同学们在表达中的问题,带着共同的疑问,陈院长带领大家走进了逻辑表达的世界。
拒绝把观众当成大白菜
“没有一个人可以克服演讲中的紧张问题,只是每个人的紧张程度不同”,原来这才是逻辑表达世界的真相。大众观点认为“把台下的观众当大白菜”是消除表达恐惧的终极方法,陈院长却认为,装作看不见观众是毫无用处的,观众是会思考、有评价、能互动的鲜活人,忽视观众,并不能真正克服恐惧。要克服恐惧,真正要做的是“学会了解观众”。
了解观众,就是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思考,感悟当你角色转变成为观众时内心的真实感受。“当你是观众的时候,你真的有那么苛刻吗?”陈院长的问题引人思考,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我们化身观众时,往往不会苛刻地看待台上的表演者。95%的表达在演讲者演讲结束以后都会被大家忘记,人们在倾听的过程中最典型的心态就是“与我无瓜”。所以当我们成为表达者时,既不要把观众当作“大白菜”,也不必把观众看得那么苛刻,把他们当作正在倾听的自己,恰到好处。
“真诚”和“努力”是表达者最大的必杀技。就算表达中出现问题和差错,听众往往不会嘲笑“真诚”与“努力”,但会反感“自大”和“无知”,诚实地表达自己的不足,真诚地与观众进行对话,流畅且清晰地进行表达,用独属于自己舒适的表达方式,或随和、或朴实、或诚恳,无需刻意追求“炸裂表达”。
好记性 不如烂口头
既然作为表达者必然会存在紧张感,那到底该如何消除紧张感呢?陈院长为同学们分享了他的方法:适当示弱。首先,在表达之前,我们要思考“讲给谁听”“他们想听什么”以及“我们的讲述能给观众带来什么”,代入观众的身份才能真正讲出观众想听的内容。其次,人们在当众表达时会感到紧张是因为我们将表达看作“机器型”的工作,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以一个沟通者的身份与观众进行分享。在表达中加入自己的观察、经历和感受,让表达充满故事性,让思维贯穿整个表达过程。最后,好记性不如烂口头,在练习表达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稿件,而是要模拟当众表达过程中一切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反复练习各种情景,直到流畅地表达出所思所想。陈院长还与同学们分享了一些独特的表达技巧:所有情景的表达感都是共通的,我们要在练习中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对自己有效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逻辑表达能力。
在互动环节,陈院长针对同学们关于表达的具体问题总结建议道:“一切你讲不清楚的问题,都是因为你没想清楚”,他强调表达者要对自己表达的内容非常熟悉,始终把控内容的输出,在表达的过程中,不骄躁也不气馁,成为更好的自己,而非按着他人的表达方法来进行自己的表达。
“表达,不能词不达意,也不能言不由衷,应在‘传情’与‘传意’之间找到好的角度,以真诚为基础,以准确而不失质感的语言、客观而不失主见的态度、自信而不失共情的状态,将自己的观点得体、有效输出。”陈院长真诚且精辟的讲述让同学们在倾听中不断思考与成长。
思辨箕城,前路共行,期待我们与院长的下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