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书院动态/ College community

您的位置: 首页 > 书院动态 > 正文

暑假档电影破圈:如何偷走年轻人的眼泪——上河书院举办“鉴赏重构实验室·嗨聊团”系列活动

发布日期:2025-09-30 浏览量:

9月29日19:00,上河书院204 圆心·青春社区剧场内,“鉴赏重构实验室·嗨聊团(第15期):2025暑假档·中国电影的突破与启示”活动在此进行。同学们带着对电影的热爱,在电影评论中心李晶老师和杨增慧老师的参与下,分享着暑假档电影的观影视角与真切感悟。

《浪浪山》现象:传统IP的青春化表达

“大家暑假刷过《浪浪山小妖怪》吗?”李晶老师一抛出问题,瞬间变成大型安利现场。“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打动观众,是因为它把传统IP的根留住了,又用年轻人能共情的方式讲了新故事。”李晶老师的解读让在场学生对IP创作的商业逻辑与艺术价值有了清晰认知。

杨增慧老师则聚焦影片的社会情绪共鸣点,以“浪浪山”的隐喻为切入点,和学生们探讨了当代青年的成长焦虑与突破渴望。“‘想离开浪浪山’的呐喊,是无数年轻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动画电影能把这种情绪具象化,本身就是一种创作的成功。”杨老师的分享在学生们中间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南京照相馆》启示录:主旋律中的平民叙事风格

《南京照相馆》预告片的放映则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该片以南京一家老照相馆为载体,通过普通家庭跨越数十年的生活变迁,将主旋律电影“宏大叙事到平民视角”的转变具象化呈现。影片没有刻意呈现宏大场面,却凭借泛黄照片、人物口述等生活细节,引发了学生们的强烈情绪共鸣,不少人表示从片中看到了身边长辈的影子,感受到了真实可触的时代温度。这一环节也自然延伸了对“平民视角为何更易引发共鸣”的讨论,让大家更深刻理解了主旋律电影在叙事创新上的探索,同时为有创作意愿的学生提供了“从小切口讲大故事”的灵感启发。

‌高质量电影标准大辩论:关于现实与哲思的碰撞

当杨老师抛出核心提问“结合你们喜欢的电影,说说什么是高质量电影”。老师刚问完,答案就炸了:情感派说“要像《星际穿越》那样,看完后偷偷抹眼泪”;现实派则讲“要像《我不是药神》这种,看完直接想学医”;而玄学派说“就是那种看完会发呆十分钟的”。李老师神总结:“原来你们在找‘电影版网易云’啊!”最后,当杨老师总结说:“我们为什么喜欢电影,是因为看完后心里能留下点东西,不管是感动还是思考,不会看完就忘。好的电影应该能反映一些现实或引发对生活的思考,不只是单纯的娱乐”,现场响起阵阵掌声。

“暑假档电影的突破,藏在你们感受到的‘共鸣’里,藏在那些让你们记住的画面和情节里。今天大家的分享,就是最鲜活的电影感悟。”这场关于暑假档电影的讨论,不仅让同学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突破与创新,更让他们意识到:电影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而关于电影的热爱与思考,就像《南京照相馆》里那些泛黄的照片,会在时间的沉淀中愈发珍贵。活动虽落下帷幕,而关于电影的热爱与思考,还在继续蔓延。

(撰稿:王恩希 供稿:上河书院 摄影:杨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