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清辉尚未铺满校园,一份香甜的期待已在箕城书院思辨力大厅悄然酝酿。9月23日11:00,信息工程学院、箕城书院全生异科导师聂宁组织学生们围坐一堂,以面团为媒、以馅料为情,在指尖的揉搓与欢声笑语中,提前解锁中秋的温馨,让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在实践中焕发生机。


“揉面有三光,面光、盆光、手光。”聂老师穿梭在学生中间,不停地叮嘱同学们制作月饼第一步就是要把糯米粉里倒上适量热水,把面粉揉成光滑不粘手的面团。可是,这看起来简单的第一步,差点就让两位男同学当场放弃。从没下过厨房的他们,刚开始还信心满满,但随着一会加面,一会倒水的情况屡次出现,两位男生直呼这到底该怎么把握面粉和水的比例啊!案板上的面团愈发 “不听话”,再瞥见邻组同学的面团早已揉得圆润光滑,两人急得直挠头。“别着急,也别再加水了,就慢慢揉,用你手腕的力量去推整个面团,不停地揉搓就可以了,当面团大概成型的时候,就要把碗边黏着的小面团还有手上的小面团也一起揉进去,这样揉出来的面才算成功。”看着犯难的两位男同学,聂老师走到他们身边耐心指导。在老师的鼓励下,两位同学放平心态,一点点揉搓,慢慢感受到原本 “叛逆” 的面粉终于听话,而后聚成了光滑的面团。这小小的面团仿佛藏着人生的道理:唯有耐住性子、反复打磨,才能揉出 “成型” 的精彩。



面团就绪,接下来便是 “塑形” 的乐趣。成型的面团,还需要搓成长条后,再拆成一个一个的小剂子,十个指头灵活配合下,变成一个圆形的饼皮,豆沙馅的绵密、芋泥馅的香甜,全看同学们个人喜好往里加。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将馅料包进冰皮里,生怕力道太大会撑破饼皮,也怕力气太小裹不住满心的期待。一个个圆润的月饼坯在掌心逐渐成形,承载着同学们对中秋的美好想象。


最令人期待,莫过于压模环节。同学们将揉好的月饼坯放入带有花纹的模具中,轻轻按压后再慢慢取出,一个个造型精致、花纹清晰的冰皮月饼便诞生了,从模具中轻轻推出的一刹那,也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哇,我的月饼上有花朵图案!”“我的月饼太满了,都要塞不进去了!”“我觉得冰皮薄点,微微透出来馅料的颜色,太好看了!” 大家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忙碌,同学们纷纷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有的同学将制作好的月饼装进精美的包装盒,打算带回家与朋友分享;有的则忍不住当场品尝起来,“自己做的月饼就是不一样,软糯香甜,太好吃了!”马英斌同学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开心地说,满足的神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月将圆,人相聚,饼香情更浓,每一枚小小的月饼上,不仅包裹着香甜的馅料,而且藏着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快乐,更承载着异科导师与同学们相伴同行的温暖情谊。这个中秋,没有远方的乡愁,只有书院里的团圆以及愿这份温暖与甜蜜常伴同学们左右。未来的日子里,愿同学们每一天都如中秋满月般圆满,每一个梦想都如夜空中的星辰般璀璨发光,在这段异科旅途中,收获无尽的幸福与甜蜜。
撰稿:聂宁 供稿:箕城书院 摄影: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