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书院动态/ College community

您的位置: 首页 > 书院动态 > 正文

“创评交换局”开局:“视频影评” 创作灵感漂流计划

发布日期:2025-05-09 浏览量:

5月7日下午4时,来自全校各专业的同学和本届大赛入围选手齐聚毣谷书院胶囊书局,在一场名为“创评交换局”的开局活动中与远道而来的王丹老师、创意写作学院的徐清松老师以及电影评论中心的张婧主任和张红斐老师共话“视频影评”的创作与思考。当电影以其独有的视听叙事闯入我们的视野,我们又该如何在光影碎片中打捞未被诉说的叙事可能。本场对谈主要从影评文本的写作思路、视频影评的剪辑节奏、选题角度的创新变化等方面展开。

首先,话题从“视频影评的选题观点和亮点挖掘”开始,各位老师对此问题展开热烈的开场讨论,王丹老师说到“以横向比较分析,找寻多部相关电影的共性表现,更利于挖掘影像‘亮点’”;张婧老师以影片《好东西》为例,提到对标社会热点话题找寻选题视角更能体现时代关注;张红斐老师从“影片观察、文本解构、情感共鸣”三个维度建构视频影评的选题角度。而对于所谓的“烂片”的亮点挖掘,徐清松老师从作家的视角谈到“对于影评的写作,与创作小说相似,‘感受’与‘体验’是最能激活你感受的两个关键,强调写作要将自己带入其中,切身的感受能够激发不同的情感体验,‘在写作中体验不同的人生境遇’是写作本身赋予人最大的意义。”

随着话题的热烈讨论,主持人以“即兴创作”为题,引发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即兴构思和头脑风暴。张婧老师提到去年年底的一部《破地狱》,表达了其对电影传递的“死亡”哲思的深切感受,强调粤语版对电影主题表现的匹配度更好;王丹老师则从艺术作品的“跨媒介”角度讨论了“开心麻花”从戏剧舞台到电影舞台的转型,提炼了戏剧舞台的“可移植性”这一鲜明观点,并就“开心麻花”作品的发展和遇到的市场化困境提出可供思考的方向;徐清松老师从李芳芳导演的电影《无问西东》切入谈到电影的蒙太奇对电影时空的创造表达具有独特的艺术特性,类似文学作品的“结构”塑造,具有一定的评论价值;张红斐老师从刚刚过去的五一档的一部电影《大风沙》谈到演员在片中的角色塑造与形象颠覆也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评论角度。

在对谈的最后一个话题中老师们纷纷就视频影评的制胜点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徐老师说清晰的评论结构和鲜明的亮点前置,可突显行文逻辑的构建能力;张婧老师强调了“冷开场”和“热开场”在视频论文和视频影评中的重要作用;张红斐老师则强调短时内容的视频影评需要精简内容并“去学术化”制作。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话题围绕“AI如何赋能影评创作”、“视频剪辑的节奏如何把控”、“视频影评的发展趋势”展开自由交流,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到AI对人类艺术创作的“威胁”,就同学们的这一担忧,张婧老师就指导过程发现的问题说到,AI在现存的大量库数据的基础上,也会出错,具有一定的不靠谱性;徐老师也再次说到了AI写作具有很高的辨识度,AI更易给出“形而下”的内容,这部分是大数据赋予的优势,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这是“形而上”的体验,从内心感受到世界感知,人类要在“无意义”的人生中体验不凡的生命意义,这是人类永远无法被AI取代的;王老师提到一个观点是“影评”的持续性,找准一个兴趣点,持续深耕深入思考;张红斐老师最后说到影评无限制,不论是主流趋势还是锐评观点都值得被关注,只要观点鲜明,逻辑自洽就会造就好的作品。

本期“创评交换局”的开局对谈在师生自由交流的余音中落下帷幕,90分钟道不尽的思想我们将在备赛第十届三晋·光影杯全国大学生电影评论大赛的途中再会。

供稿:毣谷书院 撰稿: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