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14:00,上河书院携手艺术传媒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白燕书院于上河书院南、北庭院,共同举办了“2025‘书香社区’全民阅读主题月”活动。通过旧书改造、大咖分享、图书“植”换、制作环保手工袋等六大主题板块,为500余名师生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



艺术焕新·创意涌动
你书架上积灰的旧书,藏着多少未尽的可能?看!同学们创意的火花正在这里绽放,踏入南庭院,清脆的风铃声萦绕耳畔,花瓶状的纸编、自制的读书游戏、DIY的手账以及带有卡通图案的书皮,每一本作品的点缀,都是同学们创意的起点。桌子上整齐排列着各类书籍,那些曾被时光晕染的旧书在学生的手中涅槃重生——泛黄的报纸化作美丽的裙摆,卷边书页变身立体的花束,褪色的书籍在当代美学语境下重获新生。当工艺刀遇见铅字墨香,当编织术对话文学脉络,这场跨媒介的创意实验让书本从知识的载体中走出来,升华为触手可及的美学符号。



智慧碰撞·书灯引航
阅读不是孤独的修行,而是与伟大灵魂对话的旅程。太谷区原政协副主席陈春生作为特邀嘉宾和同学们讲述他与书籍之间的故事。“读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会在读书中找寻适合自己的‘书’适圈,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培植精神的绿洲。”现场的同学们也围绕他们与大咖之间的故事展开了分享,有与马云“云端夜话”的探讨也有与彭蕾管理哲学的邂逅。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进行跨时空的量子纠缠,并在专属的“书适圈”中共振共生。



旧书焕新绿·书香润心田
走进旧书“植”换的活动现场,一股温暖而治愈的气息扑面而来。阳光均匀地洒在每一个角落,给整个空间披上了一层轻柔的薄纱。在场地的一侧,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旧书,略显陈旧,书页泛黄,却散发着历经岁月沉淀的独特韵味。旧书旁,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多肉植物。在这里,只要用三本以上自己不需要的旧书进行免费捐赠,就可以交换得到一盆绿植。在这场旧书“植”换活动中,旧书不再是冰冷的纸张,而是承载着回忆与情感的珍贵载体;植物也不再是简单的生命,而是希望的象征,实现知识传递与绿色生活的双重价值。



巧手“塑”新·旧物生辉
在废料重塑的奇妙过程中,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环保与艺术的激情碰撞。活动现场,吴洪洁老师手持亚麻手提袋与彩色细麻绳,示范缠绕、交叉编织等技法,指导同学们在袋面勾勒几何纹样与花卉图案。同学们以麻绳为“画笔”,通过平绕、层叠等手法,将原本朴素的亚麻袋改造成个性化艺术品。不仅颜值大幅提升,变得时尚又独特,而且由于结实的麻绳加固,手提袋的承重性也大大增强,摇身一变成为实用的“移动书架”。同学们可以轻松地将课本以及自己钟爱的大咖书籍收纳其中,携带起来十分方便。淬炼·国际商学院的马相悦同学感叹:“麻绳缠绕时就像给书本织了一件新衣,既有手工的温度,又充满设计巧思。”



纸间温度·心灵共振
在“定义幸福”环节,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刘美君老师以《持续的幸福》一书共读开场,通过“PERMA模型”拆解幸福五要素:积极情绪、投入感、人际关系、意义感与成就感。同学们通过“书中金句漂流瓶”活动,将书中理论与个人经历结合,如“真正的幸福来自对自身优势的运用”等观点引发热烈讨论。现场设置的“幸福指数墙”实时统计参与者共读前后幸福感提升达32%。“我们与书中的作者相遇,让素未谋面的我们可以通过书籍交流心声,这些瞬间交织成独属于阅读者的幸福密码,让每一次相聚都成为滋养心灵的温暖旅程”。刘美君老师在活动后说道:“书中对话式结构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我们厘清人际关系的心理迷雾。”



书香墨韵·意满校园
正值读书月,上河书院发展导师侯琪在上河书院211 木与纸·书画工坊举办“书香墨韵”书法体验活动,通过古法执笔、竹简刻写、永字精习等分享环节,探触汉字筋骨深处的文化基因,激活书卷里的千年墨韵,将传统书法艺术与四月读书月深度融合。活动以“永字八法”精讲启幕,侯老师从执笔要领到行笔气韵逐步拆解,演示“侧勒弩趯”的力道变化。“五指执笔需如握雀,笔锋垂直方能中正。”侯老师手握鼠须笔,在仿古宣纸上一气呵成“書”字,笔尖提按间墨迹枯润相生。国际商学院的翟向飞同学在指导下完成首幅楷书习作:“逆锋起笔时,仿佛能听见竹简上刀刻的沙沙声。”活动结束后侯老师寄语同学们:“竹简上的每一道刻痕都是文明的年轮,当我们在电子屏上阅读时,仍应存续这份对文字的敬畏。”



当泛黄书页化作花束绽放,书籍已不仅是知识的容器,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物质与精神的生态纽带。据悉,上河书院后续将推出“活字印刷”“古法造纸”等深度体验,让书香浸润校园每个角落。正如风铃摇曳的南庭院所昭示的——每一本书都蕴藏着一个等待破茧的宇宙,而每一次翻阅与再造,都是对文明火种的虔诚传递。这场跨越时空的阅读盛宴,终将以千万种形态,在更多人的生命里生长出新的年轮。
这场跨媒介的活动让我顿悟:书籍的生命从不囿于纸张的物理形态,当我们以创意为舟,文字便能穿越时空长河,在当代美学的河床上重新奔涌。那些被时代更迭遗忘的旧书,正通过创意巧思,完成从知识载体到文化符号的华丽转身。
——智能工程学院、上河书院 黄华
我用五本旧书换回了一盆叶片肥厚的多肉。我看着多肉根系缠绕着向上生长,忽然意识到这场交换的本质——纸张承载的智慧在流转中永恒,而植物萌发的新绿则象征着知识的生生不息,仿佛是文字与生命在光合作用中完成了跨物种对话。
——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杏花书院 李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