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太行湖畔的春风裹挟花草的清新香气,毣谷书院“Young·故事发生趴!”故事素养体验月系列活动第2季第2课“鉴赏 什么是好故事”准时开课,创意写作学院白海飞老师带领大家在此上演思维狂欢,让故事创作的种子在真实生活中破土发芽。


对于什么是好故事,白老师列举《百年孤独》中描绘了一群从未见过冰块的人,初次触碰冰块时竟感觉冰块在灼烧,只因他们从未有过这般冰冷刺骨却又似灼烧般的奇特感受,故而用生活中熟悉的烫的感觉来形容。所以“好的细节是真实的,能够展示出人的情感”。
好故事还具备诸多显著特征,人物关系的巧妙设定便是其中之一,白海飞老师以门罗的一则故事为例,其中有三个主人公:偷偷穿上主人衣服的女佣、英俊潇洒的男性飞行员,以及与女佣步入婚姻殿堂的邮差。通过这三人之间不同的关系设定和出场顺序,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人与人之间复杂多样的情感。这一讲解,让同学们得以深入理解情节设定、人物出场顺序等要素对于构建一个好故事的关键作用。


为了进一步启发同学们的创作灵感,白老师抛出随机设定“两位孙子带他们的奶奶去了公墓”“一对父母决定搬家”……同学们化身编剧讨论起前后适配什么情节,白老师则化身“急诊科医生”,逐一分析同学们编写的绝症、车祸等初级剧情,“小概率事件没有普遍性,而换成一位同学努力兼职,偿还校园贷款的这种设定是不是更加真实可信?”这种“通感诊疗法”让现场笑声与顿悟交织。
最终“一位母亲让别人给她录一段视频”的情节,从最初的“临终关怀”构思经过三次推翻重构,呈现出“不会用智能机的年迈母亲几经波折,托人录制视频想为远在边疆当兵的儿子送上祝福,在删掉28次失败视频后,最终寄出只有59秒的手足无措”的温暖方案。


王怡同学联想起手机相册或许也藏着不被注意的细节,宿舍窗台上三杯冷掉的速溶咖啡渍,保安大叔捡校园卡时嘟囔的搞笑表情,还有自习室窗外野猫打架的动静……这些被99%人忽略的日常,都是待孵化的故事胚胎,其实生活每分钟都在写故事。



21份带着生活体温的故事手稿被晚风轻轻翻动,最好的故事永远在下一个生活褶皱里等着你们。此刻,阳光将云影拓印在水面,故事的断章在涟漪中浮沉,仿佛在为这场关于真实与想象的叙事之旅续写省略号……
(撰稿:赵婧丽 供稿:毣谷书院 摄影:张奇 陈书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