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书院焦点/ College community

您的位置: 首页 > 书院焦点 > 正文

三下乡|倾听·观摩·体验:青春守护翼城花鼓——“河”你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2025-07-16 浏览量:

一声尘封的鼓点,在时光深处静待回响;一曲铿锵的韵律,于岁月流转中守望新生。7月15日,晋中信息学院上河书院“河”你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怀揣对文化根脉的炽热情怀,深入晋南腹地,来到素有“花鼓之乡”美誉的翼城县杨家庄村。在这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翼城花鼓,他们追寻的古老乐章,正以青春力量唤醒翼城花鼓千年古韵,传承创新非遗文化。

对话传承:鼓韵里的千年回响

促进团踏访花鼓之乡杨家庄村,叩响了传承的门扉。在翼城这片文化沃土上,花鼓艺术自唐宋流传至今,鼓声里沉淀着千年的悲欢。指尖流转间,“文鼓”的细腻柔婉似昆腔流水,“武鼓”的粗犷豪迈若黄河涛声。然而,时代浪潮下,许多珍贵鼓点正濒临湮没。非遗花鼓青年传承人李宁坦言:“传统花鼓与现代花鼓不同,我们讲究鼓点必须打响,而非仅注重舞蹈动作。”

学习花鼓并非易事,尤其是一人多鼓时,肩、腰、背后的鼓点位置需反复练习才能精准击打。面对传承人老龄化的困境,这位青年艺人坚定表示:“我家三代传承花鼓,如今我也在教我的孩子打鼓。现代花鼓虽在创新,但根基仍在传统。我们必须守住这些鼓点,因为它们承载着祖辈的情感和这片土地的精神血脉。”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过这份沉甸甸的文化嘱托,让千年鼓声继续在翼城大地上回响。

技艺观摩:鼓槌上的生命律动

促进团有幸观摩了一场花鼓表演。铿锵的鼓点、悠扬的唱腔与乡土艺人们矫健的身姿交织在一起,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艺人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鼓槌,动作刚劲有力,时而腾跃,时而旋转,鼓声如雷,节奏明快,引得围观村民阵阵喝彩。表演间隙,我们与艺人们深入交流,了解到花鼓不仅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文化,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一位老艺人感慨道:“这鼓声一响,乡亲们的心就聚在一起了。”我们深深感受到,乡土艺术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乡村精神凝聚的纽带。

亲身体验:鼓点初绽的青春回响

在传承人手把手的指导下,促进团成员们跃跃欲试,亲执鼓槌。初握时不免生涩,槌落鼓面或轻飘无力,或重滞难听,鼓点杂乱无章。传承人耐心示范,从握槌姿势到发力巧劲,逐一点拨。随着反复练习,由生涩到渐入佳境,鼓点终汇成节奏。促进团成员们虽然汗水浸湿了衣衫,但是脸庞上洋溢着笑容,指尖抚过温润鼓面,掌心握着鼓槌柄,这份切身的体验,让书本上抽象的“非遗”二字,终于化为指尖可触、心中可感、鼓点可闻的鲜活存在。

此次花鼓探索之旅,促进团成员们通过“倾听-观摩-体验”的深度交融,让翼城花鼓从尘封的历史符号,蜕变为可感可触、鼓点铿锵的活态艺术。倾听传承人的心声是叩问文化根脉的震撼,凝视精湛技艺的展演是眼界与心灵的洗礼,而亲手执槌的体验,则让非遗的种子在青春血脉中深深烙印。当千年鼓韵与青春热忱在此相遇相融,翼城花鼓的传承创新之路,正因这群“文化破壁者”的倾情投入,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撰稿:张晓旋 供稿:上河书院 摄影:杨栋樑 张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