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书院焦点/ College community

您的位置: 首页 > 书院焦点 > 正文

三下乡|麦浪里的狂欢:一场把丰收过成“连续剧”的乡村大戏——“禾下梦”之队乡村振兴促进团丰收节纪实

发布日期:2025-07-10 浏览量:

风吹麦浪,是盛夏最盛大的金色浪漫。时间是万物蓬勃最好的养料,一寸一光阴正在田埂中应验。麦田熟了,边边去割麦子啦!

7月8日至10日,无边书院“禾下梦”之队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三下乡计划环节中的重头戏——丰收节。从镰刀与麦穗的“硬碰硬”,到田间地头的“笑翻天”,再到麦粒变身舌尖上的“甜蜜暴击”,是乡村最鲜活的烟火气。值得一提的是,这片丰收的麦地,正是去年冬天由无边书院师生亲手播下的种子,让青年在躬身实践中读懂乡村,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书院方案!

走!扛着镰刀割麦子去咯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勤勉的农人盼丰收,与“禾下梦”之队一起扎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吧!他们来到西长寿村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潇河书院的麦田里,撸起袖子、戴好手套、拿起镰刀,在金灿灿的麦浪中挥汗如雨,“真刀真枪”地体验收割。延续着连日来挥镰割麦的劳作节奏,队员们提前划分好各自的“责任田”,个个干劲十足,一场热烈的割麦大比拼不期而至。陶钰队长喊话:“我们来比赛割麦子吧,优胜者可以早点吃饭!”经过长时间的辛勤劳作,麦田里的麦子已所剩无几。大家齐聚田头树荫下休憩,欢声笑语在田野间回荡。然后一鼓作气,将最后一片麦子收拾干净。

队员们合力将新收的谷物拢成堆,用木耙铺展,反复翻动、摊晒,直至麦粒干爽。沉甸甸的麦穗低垂着脑袋,饱满的谷粒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在完全脱离手机的这几个小时里,以与自然互动的方式完成疗愈。大自然从不说教,却用一茬又一茬的生长,治愈着每个疲惫的灵魂,在麦香与暖阳的拥抱中重归安宁。

冲呀!撒欢儿比个赛

刚把麦子归仓,晒谷场就秒变“运动场”。“丰收节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各位迅速就座。”队员们早已紧锣密鼓地将场地布置好,把丰收的成果拿到观众面前,共同欢庆丰收节。游戏环节,主持人介绍完趣味割麦的规则后,“比赛倒计时五分钟”的口令响起,割麦的队员们,手持镰刀,麦秆唰唰倒下。人工脱粒机的嗡鸣、果蔬连连看的欢叫、扁担接力的稳健步伐,处处透着土地赋予的蓬勃力量。指导老师任爱玲总结发言:“我们主要是来吃苦的,这片麦浪已经在去年冬天种下希望,播种、耕耘、收获。看看大家脸上的汗珠子,再摸摸这沉甸甸的麦穗,这就是最实在的收获啊!”

“对所有的烦恼说拜拜”,团队悄悄为李江艺同学准备了独特的生日蛋糕,麦香混着水果香飘满全场,此刻都变成了蛋糕上的甜,滴落在每个人心里。在麦浪飘香之地,丰收节运动会满溢欢乐。割麦、接力,是对丰收的礼赞,传承劳动精神,我们从中感受土地力量。于个人,是成长印记;于乡村振兴,是青春与乡土共振。

动手咯!麦粒变变变,甜到心坎坎

新麦磨面香,家的味道最温馨。丰收节,让大家共同品味这份来自田野的幸福。队员们沉浸式体验了山西面食文化的魅力,大家亲手揉捏面团,感受着它在指尖的韧性与温度;随后,将揉好的面团反复擀压成薄厚均匀的面片,再切成根根分明的面条。空气中弥漫着新麦的清香,与即将下锅的面条香气交织。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买过度加工的食物,吃各种添加了复杂烹饪调料的食品,唯独忘了它们本来的样子。从餐桌到艺术,麦子用尽一生诠释:真正的馈赠,是把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活成礼物。

与此同时,那份甜蜜的糖画记忆也被唤醒:队员们看着晶莹的麦芽糖在锅中融化为透亮的糖浆,再用小勺舀起,屏息凝神,在油纸上流畅地绘制出各种精巧图案。他们还尝试了用麦秆剪裁拼贴,体验质朴材料焕发新生的秸秆画艺术,这是指尖上的技艺传承,也是舌尖与心间的三重馈赠——一碗筋道的面条、一幅甜蜜的糖画、一幅质朴的秸秆画,都凝结着土地的恩泽与匠心的温度,滋养着人们对乡土滋味的深切眷恋。

在西长寿村的土地上,禾下梦之队乡村振兴促进团作为新农人传承“耕读传家”的文化基因,开创智慧农业的全新篇章。团队懂得,土地不仅产出粮食,更孕育文明;农业不仅是生计,更是生命的延续,特别是通过劳作体验传承农耕文化,凝聚乡情,真正理解属于西长寿村的农耕文化和人文情怀。

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

每一粒种子都在诉说着希望

每一滴汗水都在浇灌着未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是禾下梦之队乡村振兴促进团

对西长寿村的深情告白

“禾下梦”之队乡村振兴促进团都感受到了对土地的责任,尽管面临着种种挑战,但用行动告诉我们:放手去做,相信土地的力量。团队始终扎根乡土,以青春智慧助力乡村振兴,让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在三晋大地绽放新生!

(撰稿:刘泽民 丁崇洲 许海鑫 供稿:无边书院 摄影:胡倩倩 王梦周 秦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