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朋友圈沦为“点赞荒漠”,当小红书笔记在千万条推送中石沉大海,如何让你的文字成为穿透屏幕的“情感纽带”?5月7日15:00,青藤书院于无边书院301 蒲公英·会议室举办“打造个人品牌的七堂创意课(第三季)”第3讲,特邀电影评论中心周立萌老师以“内容撬动影响力——从0-1构建你的自媒体社交IP”为核心,带领学子打破“表达焦虑”,搭建专属的“语言信号站”。


打破社交壁垒 从“设置范围”到“建立连接”
活动伊始,周老师通过互动提问切入,引导学子反思朋友圈的隐私设置与内容分享习惯。“当你们习惯设置‘三天可见’时,是否也在无形中关闭了与他人连接的窗口?”她指出社交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建立情感共鸣场域”,并通过展示自己的影评、手账等内容,生动诠释如何用生活碎片构建立体化个人形象。现场学生纷纷拿起手机对照检查自己的社交主页,直观感受内容呈现的重要性。


内容即名片 让兴趣成为个人品牌的“加速器”
“你发的每条动态,都是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周老师以自身为例,展示如何将电影爱好转化为小红书上的专业影评账号,并逐步延伸出活动策划、手账教学等衍生内容。很多同学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够精彩”或者害怕被评价,宁愿当社交平台的“透明人”,在创意课现场,周老师一语点破:“自我营销的关键是突破分享的心理障碍”,当你把朋友圈、小红书当作展示个人品牌的窗口,将随手拍的日常vlog、课堂笔记等真实内容呈现,不仅能吸引同频伙伴,还能让弱关系在互动中逐渐升温,成为未来职业发展的隐形助力,她特别强调“真实性的溢价效应”:“与其打造完美人设,不如坦诚分享成长过程——你的纠结与突破反而最能引发共鸣。”


从理论到实践 开启21天挑战之旅
周老师在活动中发起“21天内容挑战”实践任务,建议本期参加者选择朋友圈或小红书平台持续发布原创内容,并持续点评同学们发布的内容。“真正的改变始于行动”,这种学以致用的创意设计让同学们跃跃欲试,不少同学从今日的第一条朋友圈开始,尝试真诚表达的原创内容,从“害怕出错的沉默者”到“带着方言口音的故事家”,这堂课不仅是技巧训练,更是一场“表达觉醒”。当同学们不再纠结“人设是否完美”,那些曾被视作“缺陷”的笨拙与独特,终将凝结成专属的“IP标识”。毕竟,在算法时代,最动人的永远是未经修饰的真实。


在大数据时代,真实的表达已成为稀缺资源。周立萌老师的这一堂课,不仅破解了社交平台的传播密码,更让同学们明白——最佳的个人品牌,从不是精心设计的“完美形象”,而是敢于展现真实自我的勇气。这份真诚的表达力,终将成为同学们未来发展的独特优势。
周老师的分享让我意识到,在社交媒体时代,我们常陷入“完美人设”的焦虑,精心修图、斟酌文案,却忽略了最打动人心的力量恰恰来自真实。这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交账号,与其追求不真实的精致表象,不如坦然面对最真实的自己。那些不完美的生活片段,反而构成了独特的个人印记。
——青藤书院/淬炼·国际商学院 刘 俊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学会了如何将日常学习生活转化为展现个人特征的优质内容,也在活动中加入了“21天内容挑战”,在实践中培养持续输出的习惯。我明白了在这个自媒体的时代,真诚而专业的自我展示正变得愈发重要。
——三达书院/艺术传媒学院 柳 媛
撰稿:李怡瑶 杨轲超
摄影:郭宇飞
供稿:青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