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书院焦点/ College community

您的位置: 首页 > 书院焦点 > 正文

破茧成蝶 从自卑到自信的进阶实战——青藤书院举办“打造个人品牌的七堂创意课”系列活动

发布日期:2025-04-18 浏览量:

当“我不够好”的声音反复拉扯,如何用心理学工具撕碎自我设限,激活“自卑-自信叠加态”的爆发力?4月18日,青藤书院于上河书院204 圆心·青春社区剧场举办“打造个人品牌的七堂创意课(第三季)”第2讲,特邀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刘阳老师,以“认知重构+实战演练”双核驱动,带领学子破解自我怀疑密码,构建从内在觉醒到外在掌控的自信体系。

破局认知茧房 解码自信的三重境界

“真正的自信,源于对自己的信任,他信不等于自信。”刘老师从拆解“自信”的本质出发,对比“他信”与“自信”的差异,强调“喜欢自己”是自信的起点。当一个人由内而外接纳自我,自由、魅力与从容便会自然流露。“性格稳定,擅长组织活动”、“脾气和顺,喜欢与人交流”等表达,都可以让大家初窥自信的多元面貌。所以,当选择相信自己的时候就是真正的自信。

二元对立到多元融合 解锁自卑与自信的叠加密码

针对“自信与自卑是否对立”的困惑,刘老师提出“叠加态”理论:二者既相互转化,亦可共存。他以典型案例说明:有人在学习领域自信满满,却在社交中腼腆自卑。他强调,真正的“自洽”并非杜绝自卑,而是学会在不同场景中灵活切换“心理方案”。需要突破时,将自卑转化为前进动力;面对质疑时,坚守自我认知。

寻找生命支点 从平凡蜕变而出的密钥

“游泳运动员的自信,源自千万次划水训练累积的胜利体验。”刘老师以“生命支点”为喻,指出个人自信的根基在于对自身优势的深度认同。无论是童年擅长的绘画、学生时代的组织能力、还是通过后天训练获得的新技能,这些“赢过的体验”都会沉淀为内心的坚定力量。

认识自己最难,接纳自己才是自信的终极修炼。刘老师围绕“接纳自我”展开论述:真正的成长始于拥抱完整的自己,看见自己独一无二的闪光点。针对当代人的“内耗困境”,他向同学们提出破解之道:“停止内心混战,自信的第一步是把‘纠结对错’的时间还给解决问题的行动。”自信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带着清醒的自我认知,勇敢地在属于自己的剧本里“杀青”他人的评判,书写独一无二的人生脚本。

我曾因“社恐”标签自我禁锢、习惯性回避社交,还常常陷入自我否定,这堂课让我顿悟:安静观察不是缺陷,恰是我深度思考、洞察细节的优势。日后我也希望自己不再逃避社交,而是带着独特视角主动交流。

——数媒2403班 盖东玲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信是少数人的天赋。刘阳老师讲述的“生命支点”的概念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让自己自信的“闪光点”,以后,我要更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努力发挥自身潜力,不断探索,让自信的光芒更耀眼。

——人工智能2401班 刘豪华

(撰稿:李鸿毅 杨轲超 摄影:杨紫霖 供稿:青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