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第83期“书院说”专题活动于上河书院207奇点·多功能赋能室如约开展。本次活动以“破圈·生长”为主题,邀请3位书院发展导师、3位书院执行院长、综合办主任及7位新入职发展导师深情回顾书院发展历程、分享个人成长故事并展望书院未来发展规划。常务副校长刘正国对书院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指导,在回顾过去的完满历程中激励全体书院老师共同努力。通过分享与交流,进一步激发书院人的共鸣与思考,为书院后续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蜕变之路·在书院的故事中绽放自我
在信院的647天里,毣谷书院发展导师王鸿勇于破圈、坚定前行、不断追求卓越。从初入职场的惶恐不安到因毣谷书院提供的多样机会而勇于尝试新事物,通过承担校内外多项LOGO视觉设计的工作,王老师在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的同时也经历了破圈与挑战。在剪纸大赛宣传物料设计等工作中,她深入反思,学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专注于提升专业技能、拓宽视野、汲取灵感。深知工作经验与设计方法论对扩充灵感库的重要性,因此她建立了灵感库,并强调要相信直觉,带着热爱去工作。王老师坚信,只有无时无刻的热爱,才是始终保持的捷径。


杏花书院发展导师王丕达在挑战中不断成长,于主持中找寻自我,锻炼并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在书院的日子里,他收获了成熟与自如,从最初主持入院礼的紧张,到后来游刃有余地主持剪纸大赛等,语言表达能力在一次次的锻炼中越发成熟。作为杏花书院金话筒专项志愿服务队的指导老师,他不仅传授“来自心底”的志愿技巧,更身体力行的感受每一次的活动经历,深刻地诠释着志愿服务的真谛。公益传播官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温暖与力量,这份经历让他更加成熟。正如陈铭所言:“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王丕达老师正是这样,在挑战中不断成长,于非专业领域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实现了另一种完满。


上河书院发展导师李淳于2018 年初入六扇门成为一名书院学生,五年的时间让他转变为书院发展导师并深耕于书院建设。这一改变,于他而言是挑战,是突破,亦是情怀。从刚开始的迷茫、忙碌到后来懂得去学生身上寻找答案,在“三下乡”、干部技能大赛、书院讲解等经历中不断成长蜕变,从朦胧迷茫到无比坚定,从紧张无措到从容自信,李淳老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互动、在学生成长中找到自身工作意义并掌握相处方式。作为书院“管家”,他在本学期组建了新团队优化书院功能区,不断提升了师生书院的体验感。这些也让让原本不善言辞、喜欢独处的李淳老师渐渐的明白了生活的乐趣与意义,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领航新篇·探寻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书院共同DNA
青藤书院执行院长杨美斌老师从多个维度对工作进行深入梳理与反思。他详细分析了青藤书院空间构建的现状,指出书院在软硬件投入及空间布局方面仍需创新,以营造一个更利于书院学子自由发展的环境。针对增强学子归属感的问题,杨老师提出应注重内外资源的联动融合与返璞归真。在活动策划方面,应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体验,将提高学生参与度作为核心目标,以增强书院品牌影响力;在团队建设层面,强调了团队协作的必要性,鼓励师生积极与领导及同事交流,从中获取指导并提升自我表达能力。此外,杨老师还提出了主动思考的价值,认为唯有思考才能勇敢迎接新的挑战,享受成长与感悟的每个瞬间。


上河书院执行院长杜新明老师以“不如不同”为核心思想,巧妙地从三个独特视角——“问自己,有什么不同”、“问章法,有什么不同”、“问道,有什么不同”出发,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不断思考、不断进步,进而成就非凡自我的重要性。他特别指出,这一理念旨在激发书院导师的内在潜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书院导师走向更加宽广的人生道路。同时,他还强调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导师们应珍惜并发挥自身的独特性,并且鼓励他们团结协作,一起探索未知,体验温馨和谐的家文化。


毣谷书院综合办主任石宁老师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书院建设规划与未来建设构想的分享。一是充分利用场地资源优势,通过维修和对“会说话的墙”进行文化软装,精心打造一个创意与活力并存的空间;二是高度重视培养优秀阳光的书院讲解员,为外来参访嘉宾进行书院文化讲解,让他们在各类活动中展现书院学子的自信与风采;三是依托毣谷书院“故事力”品牌活动,通过营造沉静的故事场景,为那些羞于表达但内心渴望表达的人提供了参与的平台;四是以故事思维能力来打造沉浸式体验的“故事讲述场”,使它不仅成为观众与活动之间的桥梁,更成为传递知识与文化的火炬手;五是形成以故事展览、青年文学、故事分享等多元主题的活动内容,打造一个独特的故事人集合圈。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动人的瞬间。


新星初绽·开启全新的书院体验副本
在书院的全新舞台上,七位新入职的发展导师分享着入职以来的点点滴滴,不仅展现了对书院工作的无限期待与决心,更在与学生们的互动中找到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郭昕、张霄、程文熙三位老师,在完满活动中见证了学子们的活力与热情,学生们认真温暖的话语和活泼积极的性格,让他们原本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也更加大胆地投入到书院的工作中,这种来自学生的正面反馈,无疑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肯定;侯琪与秦鸿业老师则通过讲述自己在信院的“第一次”经历,深刻体会到了书院团结与拼搏的精神,他们从中汲取了力量,也坚定了未来努力工作的方向,这种从实践中得出的感悟,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在书院的工作机会;而初入书院的杨佳琦和张艺玮老师,虽然起初有些局促不安,但学生们的热情与书院的团队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他们迫切想要融入这个集体,为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书院部部长李鹏鹏老师对书院导师团队进行了多方面的鼓励与期许,并对各书院工作进行了总结。他首先肯定了发展导师初入职以可贴标签再撕掉的角色转换形式来拓展能力,同时针对书院活动提出三方面建设性意见。一是强调了在书院工作要尊重历史、注重互动且持续创新;二是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大家用心工作,与学生相互陪伴成长,从学生认可中收获成就感与满足感;三是鼓励书院老师在面对书院日常诸多不如意时,要回归初心,时刻铭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最后,李鹏鹏老师寄语全体书院发展导师内化顺应到书院的工作之中,也希望在每一次的书院说分享中给彼此完满的力量,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思路与动力。


常务副校长刘正国在各位书院老师真切而有温度的话语中充分感受到书院育人价值、梦想追逐和创新精神的可塑性,也看到了每位老师和学生们对工作和书院的热情与担当。针对书院未来的发展,刘校长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指导意见。首先,在“专注成长”方面,他强调要升级书院内涵建设,精细化活动项目及育人体系,切实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价值。在宣传工作上,要深度挖掘育人价值,用心塑造出既好看、又好玩、还好吃的书院品牌形象,巧妙地将成长、个性与团队元素相融合;其次,在“专心实现”方面,刘校长要求书院应不遗余力地达成自身的价值追求,持续提升核心领导力,进一步丰富“家文化”内涵,敏锐捕捉并放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阳光下自信地绽放;最后,在“奔赴远方”方面,刘校长鼓励教师们要学会自我和解,轻装上阵,积极主动地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力。他倡导教师们通过多元途径拓宽眼界,确立清晰明确且切实可行的目标,不断追求自我超越与成长。最后,刘校长对书院教师团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他鼓励全体成员能在书院这片广阔天地中,心无旁骛、坚毅执着地奋勇前行,共同携手实现书院从3.0到4.0的迈进,为书院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与生机。




此次“书院说”专题活动不仅是一次书院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更是一次书院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在深度沉浸于书院工作的丰富实践与细致观察之中,书院导师们以其卓越的故事叙述能力以及饱满的育人实战经验,深深触动着每一位书院人的心弦。在回响与探寻中,我们看到了书院人在极速奔走中的坚韧与执着,也让我们看到了书院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与希望。未来,期望每一位书院导师都能够立足于扎实的日常工作,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需求,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与潜能中,基于工作、基于学生成长、基于个人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并朝着远处人生的旷野,一往无前的奔跑!
(撰稿/供稿/摄影:书院部)